導赤各半湯的作用與功效,導赤各半湯正確吃法,導赤各半湯用法用量

中醫方劑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方劑:

導赤各半湯的功效與作用

名稱:導赤各半湯

導赤各半湯成分組成:

黃連、黃芩、甘草、犀角、麥冬、滑石、山梔、茯神、知母、人參。

導赤各半湯出處:

《傷寒六書》卷三。

導赤各半湯主治:

傷寒經證,心下不硬,腹中不滿,大小便如常,身無寒熱,熱傳手少陰心,心火上而逼肺,漸變神昏不語,或睡中獨語一二句,目唇赤焦,舌幹不飲水,稀粥與之則咽,不與則不思,形如醉人。

導赤各半湯加減:

導赤各半湯功效:

導赤各半湯用法用量:

水2鐘,加生薑、大棗煎之,加燈心1握,煎沸效服。

導赤各半湯制備方法:

導赤各半湯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1.《醫方集解》:此手少陰、太陰、太陽藥也。陳來章曰:熱入心經,涼之以黃連、犀角、梔子;心移熱於小腸,洩之以滑石、甘草、燈心;心熱上逼於肺,清之以黃芩、梔子、麥冬。然邪之越經而傳於心者,以心神本不足也,故又加人參、茯神以輔之。2.《張氏醫通》:取《金匱》瀉心湯為主,以其熱在上而不在下,病在氣而不在血,故於本方裁去大黃,易入山梔以清心包之熱,知母、犀角以解肺胃之煩,人參、麥冬、甘草、茯神以安君主之神,滑石為導赤之嚮導,姜、棗為散火之間使;用犀角者,即導赤散中之地黃;用滑石者,即導赤散中之木通,雖無導赤散中藥味,而導赤散之功效備其中矣。

導赤各半湯用藥禁忌:

附註:

導赤瀉心湯(《張氏醫通》卷十三)、導赤瀉心各半湯(《寒溫條辨》卷五)。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導赤各半湯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