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稜煎丸的作用與功效,三稜煎丸正確吃法,三稜煎丸用法用量

中醫方劑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方劑:

三稜煎丸的功效與作用

名稱:三稜煎丸

三稜煎丸成分組成:

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黃色)1兩,硇砂(飛,研)1兩,神曲(碎,炒)3兩,麥糵(炒)3兩,青皮(去白)2兩,干漆(炒)2兩,蘿蔔子(微炒)2兩,三稜(生,細銼,搗羅為末)8兩(以酒3升,石器內熬成膏)。

三稜煎丸出處:

《局方》卷三。

三稜煎丸主治:

食積痰飲,阻於中脘,氣機不宣,脘痞腹脹,噫氣不暢,嘔吐痰涎,食慾不振,大便或溏或瀉或秘;脾虛,為肉食所傷,停久不散,發為腹滿膨痛;宿食積聚,翻吐酸穢;膨滿,食積氣塊,傷食夾臍痛甚;癥瘕。

三稜煎丸加減:

三稜煎丸功效:

順氣寬中,消積滯,化痰飲,消脹軟堅。

三稜煎丸用法用量:

每服15丸至20丸,食後溫米飲送下。

三稜煎丸制備方法:

上為末,以三稜膏勻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三稜煎丸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三稜煎丸用藥禁忌:

附註:

大三稜煎丸(《古今醫鑒》卷六)。《得效》:加阿魏五錢重,名阿魏丸,又名起祖三稜丸。《醫方類聚》引《經驗秘方》「三稜煎丸」有蓬莪術、木香。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稜煎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