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黃耆丸
黃耆丸成分組成:
黃耆1兩(獨莖者,去蘆,蜜炙),白蒺藜半兩(炒,瓦擦,揚去細碎刺),羌活(去蘆)半兩,黑附子1個(大者,炮,去皮臍),羯羊腎1對(焙乾)。
黃耆丸出處:
《本事》卷五。
黃耆丸主治:
腎虛耳鳴,夜間睡著如打戰鼓,覺耳內風吹,更四肢抽掣痛。
黃耆丸加減:
黃耆丸功效:
黃耆丸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空心、晚食前以煨蔥鹽湯送下。
黃耆丸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黃耆丸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1.《醫略六書》:腎虛風動,真陽之氣不振,故聽戶不靜,耳癢耳鳴焉。黃耆補氣以下通於腎,附子補火以上通於耳,羌活散腎臟之風,蒺藜祛肝臟之風,羊腎以補腎臟也。再用鹽湯以潤下,溫酒以通行,使腎臟陽氣內充,則虛風自釋,而聽戶肅清,耳癢耳鳴無不並退矣。此補腎祛風之劑,為虛風耳癢耳鳴之專方。2.《本事方釋義》:以酒糊丸,蔥鹽湯送,取其先升後降也。夜睡耳鳴如聞打戰鼓,四肢掣痛,由乎腎虛,下不收攝,以上升之藥引虛陽下降,再以鹹辛溫血肉之味補其下,則虛陽不致再升。古人有雲,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也。
黃耆丸用藥禁忌:
附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