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散的作用與功效,煮散正確吃法,煮散用法用量

中醫方劑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方劑:

煮散的功效與作用

名稱:煮散

煮散成分組成:

獨活6兩,茯苓6兩,牛膝6兩,漢防己6兩,白朮6兩,黃耆6兩,麻黃(去節)6兩,柴胡6兩,當歸4兩,防風4兩,橘皮4兩,桂心4兩,人參4兩,附子3兩(生用),磁石16兩(碎如豆),羚羊角3兩(屑),生薑、杏仁、半夏(洗)、吳茱萸、檳榔(碎)、丹參8兩。

煮散出處:

《外台》卷十九引《蘇恭方》。

煮散主治:

腳氣,經春、夏及秋,腳弱或腫,氣時上衝心,身體痺悶者。

煮散加減:

冷多,加吳茱萸半兩;熱多,加麥門冬半兩;大熱,以竹瀝1升代水;嘔逆食不下,加半夏1兩;毒悶,加青木香2分;以意消息之。患人大便難,加大黃半兩;腹滿食不消,加檳榔2-3枚。所加藥,病癒即止,不常服。

煮散功效:

煮散用法用量:

每貼著生薑1兩(合皮碎切),杏仁14枚(去皮尖,碎),以水2升,煮取7合,去滓。頓服,每日1服,或2日1服。

煮散制備方法:

上不著份量者,各自隨時加減,余切如豆大,分作30貼。

煮散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煮散用藥禁忌:

忌豬肉、冷水、羊肉、餳、生蔥、桃李、雀肉等。

附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煮散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