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保和湯
保和湯成分組成:
知母3錢,貝母3錢,天門冬3錢,麥門冬3錢,款花3錢,天花粉2錢,薏仁2錢,五味子2錢,粉草1錢,兜鈴1錢,紫菀1錢,百合1錢,桔梗1錢,阿膠1分半,當歸1分半,地黃1分半,紫蘇半分,薄荷半分。
保和湯出處:
《修月魯般經》引《勞證十藥神書》(見《醫方類聚》卷一五○)。
保和湯主治:
勞證久嗽,肺燥成痿者;咳血、嘔血、吐血。
保和湯加減:
血盛,加用蒲黃、茜根、藕節、大薊、小薊、茅根;痰盛,加用南星、半夏、橘紅、茯苓、枳殼、枳實;熱盛,加用大黃、山梔、黃連、黃柏、黃芩、連翹;風盛,加用防風、荊芥、旋復、甘菊、細辛、香附子;寒盛,加用人參、芍葯、桂皮、麻黃、五味、臘片;喘盛,加用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蘇子、卜子、葶藶子。
保和湯功效:
止嗽寧肺,潤肺清火。
保和湯用法用量:
每服用水2大盞,加生薑3片,共煎1盞,去滓,卻用飴糖1匙,入藥汁內服之。每日食後各進3盞。
保和湯制備方法:
上各味依常法修製成粗末。
保和湯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血證論》:方用飴、膠、地、歸、百合、百部、甘草、紫菀、花粉、款冬,大生津液以潤肺;五味、天冬、知母以清肺火;猶恐外寒閉之,則火郁而不清,故佐以姜、蘇、薄荷以疏解其郁;痰飲滯之,則火阻而不降,故用貝母、苡仁以導利其滯。郁解滯行,火清肺潤,咳嗽愈而痿燥除。
保和湯用藥禁忌:
附註:
保肺湯(《杏苑》卷五)、保真湯(《證治寶鑒》卷六)。本方改為丸劑,名「保和丸」(見《血證論》)。《十藥神書》(陳修園注本)有杏仁、百部,無麥門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