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湯的作用與功效,黃芩湯正確吃法,黃芩湯用法用量

中醫方劑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方劑:

黃芩湯的功效與作用

名稱:黃芩湯

黃芩湯成分組成:

黃芩3兩,芍葯2兩,甘草(炙)2兩,大棗(擘)12枚。

黃芩湯出處:

《傷寒論》。

黃芩湯主治:

洩瀉或痢疾。身熱不惡寒,腹痛,口苦咽干,舌苔黃,脈弦數。

黃芩湯加減:

黃芩湯功效:

清熱止痢。

黃芩湯用法用量:

上4味,以水1鬥,煮取3升,去滓,溫服1升,日2服,夜1服。

黃芩湯制備方法:

黃芩湯臨床應用:

痢疾:盛某某,男,26歲。夏季間患痢疾,痢下膿血便,紅多白少,腹部攣急而痛,肛門作墜,身熱,脈弦數,舌苔黃。治以調氣和血,清熱燥濕。白芍9g,甘草3g,黃芩9g,廣木香6g(後下)。連服3劑,下痢止,腹痛除。

各家論述:

1.《註解傷寒論》:虛而不實者,苦以堅之,酸以收之,黃芩,芍葯之苦酸以堅斂腸胃之氣;弱而不足者,甘以補之,甘草,大棗之甘以補固腸胃之弱。2.《內台方議》:黃芩為君,以解少陽之裡熱,苦以堅之也;芍葯為臣,以解太陽之表熱而行營氣,酸以收之也;甘草為佐,大棗為使,以輔腸胃之弱而緩中也。3.《醫方集解》:黃芩以徹其熱,而以甘、芍、大棗和其太陰,使裡氣和則外證自解。4.《傷寒貫珠集》:熱氣內淫,黃芩之苦,可以清之;腸胃得熱而不固,芍葯之酸,甘草之甘,可以固之。5.《醫林纂要》:太陽鬱熱,則上爍肺而下遺大腸,故用黃芩以除肺腸之熱;少陽鬱熱,則木乘土,故用芍葯以瀉相火而和太陰;寒淫於內,治以甘熱,故用甘草、大棗以治寒,且以厚脾胃生氣血而治自利。6.《霍亂論》:黃芩清解溫邪,協芍葯洩迫血之熱,而以甘、棗奠安中土。

黃芩湯用藥禁忌:

附註:

本方方名,《玉機微義》引作「黃芩芍葯湯」。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黃芩湯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