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活湯的作用與功效,獨活湯正確吃法,獨活湯用法用量

中醫方劑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方劑:

獨活湯的功效與作用

名稱:獨活湯

獨活湯成分組成:

獨活(黃色如鬼眼者,去蘆,洗,焙,稱)1兩,羌活(去蘆)1兩,防風(去釵股)1兩,人參(去蘆)1兩,前胡(去苗,淨洗)1兩,細辛(華陰者,去葉)1兩,五味子(揀)1兩,沙參1兩,白茯苓(去皮)1兩,半夏曲1兩,酸棗仁(微炒,去皮,研)1兩,甘草1兩(炙)。

獨活湯出處:

《本事》卷一。

獨活湯主治:

肝經因虛,內受風邪,臥則魂散而不守,狀若驚悸。

獨活湯加減:

獨活湯功效:

獨活湯用法用量:

每服4大錢,以水1盞半,加生薑3片,烏梅半個,同煎至8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獨活湯制備方法:

上為粗末。

獨活湯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此驅風養正之方也。獨活氣味苦辛甘平,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入足厥陰、少陰,引經之風藥,故以之為君;防風氣味辛甘溫,入手足太陽之風藥;細辛氣味辛溫,氣厚於味,陽也,入足厥陰、少陰,引經之藥;棗仁氣味苦平,入手少陰;前胡氣味苦平、微寒,陽中之陰,降也,入手足太陰、陽明之風藥,其功長於下氣;半夏氣味苦辛微溫,沉而降,陰中陽也,入足陽明,除痰散逆;五味子氣味酸苦鹹微溫,收斂散逆之氣,入足少陰;沙參氣味甘苦微寒,能補五臟之陰,入足厥陰;羌活之氣味與獨活同,入足太陽兼能利水;甘草氣味甘平,兼通入十二經絡,諸味得之,皆能緩其性,乃君子之品也;茯苓氣味甘平淡滲,入足陽明,能引諸藥達於至陰之處;人參氣味甘微溫,入足陽明,能補五臟之陽,使身中正氣大旺,外邪不能侵犯矣。

獨活湯用藥禁忌:

附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獨活湯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