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丸的作用與功效,五味子丸正確吃法,五味子丸用法用量

中醫方劑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方劑:

五味子丸的功效與作用

名稱:五味子丸

五味子丸成分組成:

五味子(揀)、川巴戟(酒浸,去心)、肉蓯蓉(酒浸,水洗,焙乾)、人參(去蘆)、菟絲子(酒浸,曬乾,用紙條子同碾為末)、熟地黃(酒灑,9蒸9曬,焙乾)、覆盆子、白朮、益智仁(炒)、土茴香(炒香)、骨碎補(洗,去毛)、白龍骨、壯蠣(鹽泥固濟,干,火燒通赤,去泥用)各等分。

五味子丸出處:

《本事》卷二。

五味子丸主治:

虛勞肝腎俱虛者。五更初洞瀉,服止瀉藥並無效者。

五味子丸加減:

五味子丸功效:

收斂精氣,補真戢陽,充悅肌膚,進美飲食,止汗。

五味子丸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1日2-3次。

五味子丸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焙乾。

五味子丸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五味子氣味酸鹹微溫,入足少陰;川巴戟氣味甘溫,入足少陰、厥陰;肉蓯蓉氣味鹹溫,入腎;人參氣味甘溫,入脾胃;菟絲子氣味甘平,入脾腎;熟地黃氣味甘苦微寒,入腎;覆盆子氣味辛甘微溫,入肝腎;白朮氣味甘溫,入脾;益智仁氣味辛溫,入足太陰;茴香氣味辛溫,入肝腎;骨碎補氣味苦溫,入足少陰;白龍骨氣味涼澀,入足少陰,能收斂浮越之氣;牡蠣氣味鹹澀微寒,入足少陰。此方主治肝腎皆虛,精氣不能收斂,肌膚不能潤澤,補下藥中必兼補中焦之品者,以精氣必生於五穀也。

五味子丸用藥禁忌:

附註:

本方方名;《證治要訣類方》引作「五味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五味子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