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湯的作用與功效,酸棗湯正確吃法,酸棗湯用法用量

中醫方劑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方劑:

酸棗湯的功效與作用

名稱:酸棗湯

酸棗湯成分組成:

酸棗仁2升,甘草1兩,知母2兩,茯苓2兩,芎2兩。

酸棗湯出處:

《金匱》捲上。

酸棗湯主治:

虛勞,虛煩不得眠,盜汗。

酸棗湯加減:

酸棗湯功效:

酸棗湯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酸棗仁,得6升,納諸藥,煮取3升,分溫3服。

酸棗湯制備方法:

酸棗湯臨床應用:

1.失眠:用酸棗仁湯提取物2.5g,一日三次,連續四周,對31例失眠症患者進行治療。結果:對「入睡」、「熟睡感」二項指標的效果較顯著,給藥二周即有良好療效。對於「睡中覺醒」、「醒後舒適感」、「白天精神」等也有明顯改善。綜合評定:茯中等度以上改善者8例,占25.8%,輕度以上改善者20例,占64.5%。對病情輕者療效較好。2.卑惵症:以酸棗仁湯原方加大劑量,治癒卑惵症1例。患者表現為怠情沉悶,日處內室,自愧無能,遇人則不勝(赤及)顏,慚懼羞怯,或隱匿而避之,煩而少眠,易驚顫,爪甲枯白而凹,唇舌色淡,脈弦細。原方服30劑告愈。後依方制丸,鞏固四個月。隨訪五年,再未復發。

各家論述:

1.《法律》:虛勞虛煩,為心腎不交之病。腎水不上交心火,心火無制,故煩而不得眠。方用酸棗仁為君,而兼知母之滋腎為佐,茯苓、甘草調和其間,芎入血分,而解心火之躁煩也。2.《古今名醫方論》羅東逸:棗仁酸平,應少陽木化,而治肝極者,宜收宜補,用棗仁至二升,以生心血,養肝血,所謂以酸收之,以酸補之是也。顧肝郁欲散,散以川芎之辛散,使輔棗仁通肝調營,所謂以辛補之。肝急欲緩,緩以甘草之甘緩,防川芎之疏肝洩氣,所謂以土葆之。然終恐勞極,則火發於腎,上行至肺,則衛不合而仍不得眠,故以知母崇水,茯苓通陰,將水壯金清而魂自寧,斯神凝魂藏而魄且靜矣。此治虛勞肝極之神方也。3.《金匱要略心典》:虛勞之人,肝氣不榮,則魂不得藏;魂不藏故不得眠。酸棗仁補肝斂氣,宜以為君;而魂既不歸容,必有濁痰燥火乘間而襲其捨者,煩之所由作也。故以知母、甘草清熱滋燥,茯苓、川芎行氣除痰,皆所以求肝之治而宅其魂也。4.《古方選注》,虛煩、胃不和、膽液不足,三者之不寐,是皆虛陽溷擾中宮,心火炎而神不定也,故用補母瀉子之法,以調平之。川芎補膽之用,甘草緩膽之體,補心之母氣也;知母清胃熱,茯苓洩胃陽,瀉心之子氣也;獨用棗仁至二升者,取酸以入心,大遂其欲而收其緩,則神自凝而寐矣。5.《成方便讀》:凡有夜臥魂夢不安之證,無不皆以治肝為主;欲藏其魂,則必先去其邪。方中以知母之清相火,茯苓之滲濕邪;川芎獨入肝家,行氣走血,流而不滯,帶引知、茯,搜剔而無餘;然後棗仁可斂其耗散之魂,甘草以緩其急悍之性也。雖曰虛勞,觀其治法,較之一於呆補者不同也。

酸棗湯用藥禁忌:

附註:

酸棗仁湯(《法律》卷六)。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酸棗湯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