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脾散的作用與功效,實脾散正確吃法,實脾散用法用量

中醫方劑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方劑:

實脾散的功效與作用

名稱:實脾散

實脾散成分組成:

厚樸(去皮,姜制炒)1兩,白朮1兩,木瓜(去瓤)1兩,木香(不見火)1兩,草果仁1兩,大腹子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白茯苓(去皮)1兩,乾薑(炮)1兩,甘草(炙)半兩。

實脾散出處:

《醫方類聚》卷一二八引《濟生》。

實脾散主治:

陰水。陽虛水腫,身半以下腫甚,手足不溫,口中不渴,胸腹脹滿,大便溏薄,舌苔厚膩,脈沉遲者。

實脾散加減:

實脾散功效:

實脾土,,溫陽健脾,行氣利水。

實脾散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大棗1個,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實脾散制備方法:

實脾散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1.《醫方考》:用白朮、茯苓、甘草之甘溫者補其虛,用乾薑、附子之辛者溫其寒,用木香、草果之辛溫者行其滯,用厚樸、腹子之下氣者攻其邪,用木瓜之酸溫者抑其所不勝。2.《金鑒》:脾胃虛,則土不能制水,水妄行肌表,故身重浮腫,用白朮、甘草、生薑、大棗以實脾胃之虛也。脾胃寒,則中寒不能化水,水停腸胃,故懶食不渴,二便不實,用姜、附、草果以溫脾胃之寒。更佐大腹、茯苓、厚樸、木香、木瓜者以導水利氣。蓋氣者水之母也,土者水之防也,氣行則水行,土實則水治,故名曰實脾也。3.《方劑學》:本方所治之證,是謂陰水,緣於脾腎陽虛,陽不化水,水氣內停所致。方中以附子、乾薑為君,其中附子溫脾腎,助氣化,行陰水之停滯;乾薑溫脾陽,助運化,散寒水之沍凝;二者合用,溫養脾腎,扶陽抑陰。茯苓、白朮健脾燥濕,淡滲利水,使水濕從小便而利;木瓜芳香醒脾,化濕利水,以興脾主運化之功;厚樸、木香、大腹子、草果下氣導滯,化濕行水,使氣行則濕邪得化。使以甘草、生薑、大棗調和諸藥,益脾和中。群藥相伍,共奏溫暖脾腎,行氣利水之效。然本方溫補脾土之功偏勝,確有脾實則水治之功,故以「實脾」名之。

實脾散用藥禁忌:

忌食鹽醬,甜物少用。

附註:

按:本方方名,《準繩·類方》引作「實脾飲」。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實脾散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