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脈四逆湯的作用與功效,通脈四逆湯正確吃法,通脈四逆湯用法用量

中醫方劑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方劑:

通脈四逆湯的功效與作用

名稱:通脈四逆湯

通脈四逆湯成分組成:

甘草2兩(炙),附子(大者)1枚(生,去皮,破8片),乾薑3兩(強人可4兩)。

通脈四逆湯出處:

《傷寒論》。

通脈四逆湯主治:

少陰病,陰盛隔陽。下利清谷,裡寒外熱,反不惡寒,手足厥逆,脈微欲絕。

通脈四逆湯加減:

面色赤者,加蔥9莖;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葯2兩;嘔者,加生薑2兩;咽痛者,去芍葯,加桔梗1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2兩。

通脈四逆湯功效:

回陽通脈,散陰勝寒。

通脈四逆湯用法用量:

上以水3升,煮取1升2合,去滓,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

通脈四逆湯制備方法:

通脈四逆湯臨床應用:

霍亂:田某兒媳患霍亂寒多,渴不欲飲,飲亦喜熱,舌苔白,吐瀉多清水,不太臭,惟耽擱時間過久,救治較遲,肢厥筋攣,皮癟目陷,六脈全無,病已造極,擬大劑溫腎以啟下焦生氣、溫脾以扶中宮頹陽,作最後挽救,擬通脈四逆湯加重其劑,方用:甘草2錢,乾薑6錢,烏附8錢。隔3時複診,吐瀉未止,厥逆未回,囑照原方再進1劑;隔2時又再複診,吐瀉雖緩,微逆仍未回,儼似正氣與邪氣同歸於盡狀,細審細察,探其手心,微有溫意。曰:生機在此。蓋正氣過傷,遲遲其復,兆端已見,稍候即當厥回向愈,囑其續將三煎藥服完,另用前方,姜、附各減為3錢,並加黨參4錢,夜間作2次緩服。翌晨複診,厥回脈出,已能起坐,特精力匱乏,為擬理中加知母、栝樓根善後。

各家論述:

1.《古今名醫方論》:通脈四逆是於水中溫土。裡寒外熱,渾是腎中陰寒逼陽於外,故君以乾薑,樹幟中宮;臣以國老,主持中外;更以附子,大壯元陽,共招外熱返之於內。蓋此時生氣已離,存亡俄頃,若以柔緩之甘草為君,何能疾呼外陽?故易以乾薑,然必加甘草與乾薑等分者,恐喪亡之餘,姜、附之猛,不能安養夫元氣,所謂有制之師也。其加減法內,面色赤者加蔥,後人遂以蔥白為通脈四逆,不知陽亡於外,更用蔥以助其散,則氣從汗出,而陽無由內返也,豈不誤耶?蓋白通立名,因下利脈微,用蔥白以通上下之陽;此裡寒外熱,用通脈以通內外之陽,故主方不用蔥也。宜詳辨之。2.《古方選注》:通脈四逆,少陰格陽,面赤陽越欲亡,急用乾薑、生附奪門而入,驅散陰霾,甘草監製姜附烈性,留頓中宮,扶持太和元氣,藉蔥白入營通脈,庶可迎陽內返。推仲景之心,只取其脈通陽返,了無餘義矣。3.《歷代名醫良方註釋》:此方與四逆湯三藥同,但加重乾薑,方名通脈四逆湯,是其所以通,端在乾薑,原無疑義。竊乾薑守而不走,其何能通,而此能通者,蓋谷入於胃,脈道乃行,中氣鼓蕩,是為行脈之本。若下焦脈絕,本為不治,但僅寒邪凝阻,而脈不通,則加乾薑溫暖中氣,以鼓舞之,興奮體工,由中以達四末,脈即可復,不通之通,乃妙於通,仲景用乾薑之神化如此。脈資生於中焦谷氣,此方已求到資生源頭,是此方通脈,較強心以復脈,尤深一層。

通脈四逆湯用藥禁忌:

忌海藻、菘菜、豬肉。

附註:

通脈加減四逆湯(《聖濟總錄》卷二十一)、姜附湯(《普濟方》卷二○一引《十便良方》)、通脈四逆加減湯(《法律》卷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通脈四逆湯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