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蓯蓉煎丸的作用與功效,肉蓯蓉煎丸正確吃法,肉蓯蓉煎丸用法用量

中醫方劑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方劑:

肉蓯蓉煎丸的功效與作用

名稱:肉蓯蓉煎丸

肉蓯蓉煎丸成分組成:

肉蓯蓉(好肉者,酒浸,薄切,焙乾秤)1斤,牛膝4兩(去苗,用半斤酒浸1宿,炒干,2味搗羅為末,用無灰酒2升,入銀石瓷器中重湯煎成膏),巴戟天4兩(去心),附子4兩(炮裂,去皮臍),茴香子(微炒)4兩,葫蘆巴2兩,桂2兩(去粗皮),木香2兩,肉豆蔻2兩(去殼),青橘皮2兩(酒浸白,焙),白附子2兩(炮),山芋2兩,干蠍(用黃色頭尾全者,微炒)2兩。

肉蓯蓉煎丸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肉蓯蓉煎丸主治:

上熱下冷,元藏風虛,膀胱氣攻,四肢腰腳無力疼痛,頭目昏眩,腹脅妨悶。

肉蓯蓉煎丸加減:

肉蓯蓉煎丸功效:

補益。

肉蓯蓉煎丸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任下。恐藥軟,但於盤內攤,可丸即丸,入新瓷器中盛。服藥1月見效,百日後諸病俱退。

肉蓯蓉煎丸制備方法:

上藥,除膏外,為細末,候膏成,稍稠得所,便入諸藥末,一處為丸,如梧桐子大。

肉蓯蓉煎丸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肉蓯蓉煎丸用藥禁忌:

附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肉蓯蓉煎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