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解毒湯的作用與功效,黃連解毒湯正確吃法,黃連解毒湯用法用量

中醫方劑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方劑:

黃連解毒湯的功效與作用

名稱:黃連解毒湯

黃連解毒湯成分組成:

黃連3兩,黃柏2兩,黃芩2兩,梔子14枚。

黃連解毒湯出處:

方出《肘後方》卷二,名見《外台》卷一引《崔氏方》。

黃連解毒湯主治:

一切實熱火毒之證,三焦熱盛。症見大熱煩躁,口燥咽干,目赤睛痛,錯語不眠;或熱病吐血、衄血、便血,甚或發斑;外科癰疽瘡瘍。現亦用於膽道感染、膿皰瘡、濕疹等屬於實熱火毒壅盛者。

黃連解毒湯加減:

黃連解毒湯功效:

黃連解毒湯用法用量:

水6升,煎取2升,分2次服。

黃連解毒湯制備方法:

黃連解毒湯臨床應用:

1.反胃:間街五條比大阪屋德兵衛之妻,年二十有六,月事不常,朝食輒吐之暮,暮食則吐之朝,每吐上氣煩熱,頭痛、眩暈,時醫或以為翻胃治之,曾無寸效,其面色焰焰,而脈沉實,心下至小腹拘攣,而所按盡痛。先生曰,有一方可以治矣,乃與黃連解毒湯3貼,前症頗愈,後數日,卒然腹痛,瀉下如塊,月事尋順也,三旬復舊。2.膽道感染:鄭某某,男,35歲,農民,1974年5月3日初診。訴右上腹持續疼痛,痛連右肩,發熱,乾嘔,目微黃膩,脈象弦數。既往曾患膽囊炎,症屬肝膽濕熱。治以清熱利膽,方用黃連解毒湯加枳殼、廣木香、大黃(後下)、茵陳。3劑後腹痛減輕,大便日解2次,原方去大黃,繼服3劑,諸症緩解。3.腸熱脫肛:徐某某,男,4歲,1975年3月1日初診。脫肛已年許,每次便後肛門脫出,曾服補中益氣湯無效,症屬脾胃積熱,下注大腸,治擬黃連解毒湯加地榆、枳殼,服藥7劑後,脫肛已癒,諸症消失。4.小兒流涎:徐某某,男,4歲,1974年5月16日初診。據其母訴,口角流涎,經久不止,下頦糜爛,環唇紅腫,涎水漬襟,污染衣被,舌紅,尿赤。治用黃連、黃芩、甘草各1錢,梔子、茵陳各2錢。5劑即見流涎減少,唇紅消退,繼服5劑而愈。5.幼兒濕疹:某某,男,產下月餘。額頭濕水浸淫,面部膿癡成片,耳頸皮膚紅赤,煩躁多啼,尿赤。內服黃連解毒湯,每日1劑;外用黃柏、滑石、鍛石膏、青黛研細末敷患處,服藥4劑而愈。6.膿皰瘡:徐某某,男,6歲,1974年4月26日初診。皮膚丘疹抓癢,感染成瘡,膿皰瘡臀部較多,四肢也發,脈數。治擬清熱解毒,黃連解毒湯加銀花、連翹,5劑愈。

各家論述:

1.《醫方考》:用黃連瀉心火,黃芩瀉肺肝之火,黃柏瀉腎火,梔子瀉上下之火。2.《醫方集解》:此手足陽明、手少陽藥也。三焦積熱,邪火妄行,故用黃芩瀉肺火於上焦,黃連瀉脾火於中焦,黃柏瀉腎火於下焦,梔子瀉三焦之火從膀胱出。蓋陽盛則陰衰,火盛則水衰,故用大苦大寒之藥,抑陽而扶陰,瀉其亢甚之火,而救其欲絕之水也,然非實熱不可輕投。3.《刪補名醫方論》:君以黃連直解心經火毒也,黃芩瀉肺經火毒,黃柏瀉腎經火毒,梔子通瀉下焦火毒,使諸火毒從膀胱出。

黃連解毒湯用藥禁忌:

忌豬肉、冷水。

附註:

解毒湯(《保命集》卷中)、火劑湯(《脈因證治》捲上)、黃連黃柏湯(《傷寒總病論》卷三)、既濟解毒湯(《醫方類聚》卷五十六引《修月魯般經》)、三黃解毒湯(《外科十法》)、三黃湯(《不居集·下集》卷四)。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黃連解毒湯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