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瀝湯的作用與功效,竹瀝湯正確吃法,竹瀝湯用法用量

中醫方劑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方劑:

竹瀝湯的功效與作用

名稱:竹瀝湯

竹瀝湯成分組成:

竹瀝5合,黃芩30銖,木防已6銖,羚羊角6銖,大黃2兩,茵芋3銖,麻黃半兩,白薇半兩,桑寄生半兩,萆薢半兩,甘草半兩,白朮6銖(1方作白鮮)(1方無萆薢)。

竹瀝湯出處:

《千金》卷五。

竹瀝湯主治:

小兒頭身患小瘡,咳嗽,經治後變癇證,四肢縮動,背脊(身夭)(身兆),眼反。

竹瀝湯加減:

竹瀝湯功效:

竹瀝湯用法用量:

以水2升半,煮取藥減半,加竹瀝,煎取1升,分服2合,相去1食久,進1服。

竹瀝湯制備方法:

竹瀝湯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咳嗽有六淫七情,經絡臟腑,種種不侔,此專因胎毒發瘡後變發癇。與竹瀝治痰滌熱,雖得小疏,然非吐下不能大朽其勢,故用麻黃、白薇開發肺氣於上,即用大黃、黃芩、竹瀝疏利大腸於下,羚羊、防已、萆薢、寄生、茵芋專為熱毒發痛而設,白朮、甘草和中實脾,師旅之糧餉也。

竹瀝湯用藥禁忌:

附註:

小兒出胎200許日,頭身患小小瘡,治獲小瘥,復發,五月中忽小小咳嗽,微溫和治之,因變癇,一日20過發,四肢縮動,背脊(身夭??)(身兆),眼反,須臾氣絕,良久復甦,已與常治癇湯,得快吐下,經日不間,爾後單與竹瀝汁,稍進,一日一夕中合進一升許,發時小疏,明日與此竹瀝湯,得吐下,發便大折,其間猶稍稍與竹瀝汁。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竹瀝湯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