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黃連枳殼湯
黃連枳殼湯成分組成:
川黃連1錢,枳殼8分,當歸8分,白芍葯1錢,茯苓7分,澤瀉7分,青皮7分,檳榔7分,木香5分(磨汁入),甘草4分。
黃連枳殼湯出處:
《醫統》卷三十六引《質疑》。
黃連枳殼湯主治:
痢疾初作,多由濕熱,但下之後,即服此湯1-2劑,並無再作。
黃連枳殼湯加減:
濕熱積滯,初作熾迫者,宜下之,加大黃、樸消各2錢;血痢,加黃芩、地榆、川芎、桃仁各6分;白痢,加吳茱萸(炮)5分;腹痛者,倍芍葯,加玄胡索、澤蘭葉;赤白兼下者,加桃仁、滑石、歸尾、陳皮各5分;赤痢久弱,下後未癒,去芩、連,加歸尾、芍葯、川芎、熟地黃、白朮、阿膠珠各1錢;濕甚,小水少,加木通、澤瀉、山梔、茯苓各5分;下後二便流利,惟後重不去,此氣陷於下也,升麻、川芎提之;痢久氣血兩虛者,八物湯養之;痢久滑洩,二便流利,腹中清,加粟殼、訶子、阿膠之類澀之。
黃連枳殼湯功效:
黃連枳殼湯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作1服,水2鐘,加生薑3片,煎1鐘,食前溫服。
黃連枳殼湯制備方法:
黃連枳殼湯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黃連枳殼湯用藥禁忌:
附註:
《證治寶鑒》有厚樸,無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