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膏的作用與功效,赤膏正確吃法,赤膏用法用量

中醫方劑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方劑:

赤膏的功效與作用

名稱:赤膏

赤膏成分組成:

冶葛皮1兩,白芷1兩,蜀椒2升(去目、汗、閉口),大黃2兩,芎2兩,巴豆3升(去皮心),附子12枚,丹參1斤,豬脂6升。

赤膏出處:

《鬼遺》卷五。

赤膏主治:

傷寒鼽鼻;賊風,癰疽腫,身體惡氣,久溫痺,骨節疼痛;瘑疥諸惡瘡;鼠瘺,疽,痔下血,身體隱疹,癢搔成瘡,汗出,馬鞍牛領;腰背手足流腫,拘急屈伸不快;婦人產乳中風及難產;魚哽,耳聾,息肉,眼齒痛,白膚翳。

赤膏加減:

赤膏功效:

赤膏用法用量:

傷寒鼽鼻,每服如棗核大1枚,溫酒下;賊風,癰疽腫,身體惡氣,久溫痺,骨節疼痛,向火摩之;瘑疥諸惡瘡,以帛薄之;鼠瘺、疽、痔下血,身體隱疹,癢搔成瘡,汁出,馬鞍牛領,以藥敷之即愈;腰背手足流腫,拘急屈伸不快,以膏敷之,日3次;婦人產乳中風及難產,服如棗核大,並以膏摩腹,立生;如魚哽,日服5次愈;如耳聾,以膏如小豆大,著耳中;患息肉,以膏納鼻中,愈;眼、齒痛,以膏如粢注眥中;白膚翳擋瞳子視,以膏如粟注眥,愈。

赤膏制備方法:

上(口父)咀。以苦酒漬一宿,合微火煎3上下,白芷黃即膏成,絞去滓用。

赤膏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赤膏用藥禁忌:

附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赤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