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湯的作用與功效,附子湯正確吃法,附子湯用法用量

中醫方劑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方劑:

附子湯的功效與作用

名稱:附子湯

附子湯成分組成:

附子2枚(炮,去皮,破8片),茯苓3兩,人參2兩,白朮4兩,芍葯3兩。

附子湯出處:

《傷寒論》。

附子湯主治:

少陰病。

附子湯加減:

附子湯功效:

溫經散寒,溫腎助陽,祛寒化濕。

附子湯用法用量:

上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溫服1升,日3次。服藥前先灸之。

附子湯制備方法:

附子湯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1.《註解傷寒論》:辛以散之,附子之辛以散寒;甘以緩之,茯苓、人參、白朮之甘以補陽;酸以收之,芍葯之酸以扶陰。所以然者,偏陰偏陽則為病。火欲實,水當平之,不欲偏勝也。2.《金鏡內台方議》:以附子為君,溫經散寒;茯苓為臣,而洩水寒之氣;以白朮、芍葯為佐,而益燥其中;以人參為使,而補其陽,以益其元氣而散其陰邪也。3.《醫方考》:傷寒以陽為主,上皆陰盛,幾無陽矣。辛甘皆陽也,故用附、術、參、苓以養陽;辛溫之藥過多,則恐有偏陽之弊,故又用芍葯以扶陰。經曰:火欲實,水當平之。此用芍葯之意也。4.《醫方集解》:腎主骨,寒淫則痛,此一身骨節盡痛,乃陽虛陰盛而生內寒所致,非外寒也。若以外感之痛治之,則殺人矣。故用參、附助陽而勝腎寒,加芍葯斂陰以為陽之附也。5.《古方選注》:附子湯,少陰固本御邪之劑,功在倍用生附,力肩少陰之重任,故以名方。其佐以太、厥之藥者,扶少陰之陽,而不調太、厥之開闔,則少陰之樞終不得和,故用白朮以培太陰之開,白芍以收厥陰之闔,茯苓以利少陰樞紐。獨是少陰之邪,其出者從陰內注於骨,苟非生附,焉能直入少陰,注於骨間,散寒救陽?尤必人參佐生附,方能下鼓水中之元陽,上資君火之熱化,全賴元陽一起,而少陰之病霍然矣。6.《金鑒》:少陰為寒水之髒,故寒傷之重者,多入少陰,所以少陰一經最多死證。方中君以附子二枚者,取其力之銳,且以重其任也;生用者,一以壯少火之陽,一以散中外之寒,則身痛自止,惡寒自除,手足自溫矣。以人參為臣者,所以固生氣之原,令五臟六腑有本,十二經脈有根,脈自不沉,骨節可和矣。更佐白朮以培土,芍葯以平木,茯苓以伐水,水伐火自旺,旺則陰翳消,木平土益安,安則水有制,制則生化,此誠萬全之術也。7.《傷寒論講義》:本方重用附子,溫經驅寒鎮痛,與人參相伍,溫補以壯元陽,與白朮、茯苓相伍,健脾以除寒濕,佐芍葯和營血而通血痺,可加強溫經止痛的效果。

附子湯用藥禁忌:

附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附子湯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