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消風散
消風散成分組成:
當歸1錢,生地1錢,防風1錢,蟬蛻1錢,知母1錢,苦參1錢,胡麻1錢,荊芥1錢,蒼朮1錢,牛蒡子1錢,石膏1錢,甘草5分,木通5分。
消風散出處:
《外科正宗》卷四。
消風散主治:
風濕熱毒浸襲肌膚,致患癮疹,濕疹、風疹。
消風散加減:
消風散功效:
疏風清熱,除濕止癢。
消風散用法用量:
上用水2鐘,煎8分,食遠服。
消風散制備方法:
消風散臨床應用:
1急性腎炎《浙江中醫雜誌》(1986;9:392):用本方治療急性腎小球腎炎100例,由風濕熱邪客於肌表所致,方用荊芥、防風、大力子、當歸、蒼朮各10g,蟬衣、生甘草、木通各5g,苦參、生地、茺蔚子各10-20g,知母5-10g,石膏20-30g。水腫明顯者加茯苓皮、車前子;瘡瘍加紫花地丁、蒲公英。15天為1療程。經1療程服藥後,81例痊癒(臨床症狀、體征消失,尿檢正常),10例顯效(臨床症狀、體征消失,尿蛋白,紅細胞均在+以下),5例有效(臨床症狀,體征減輕,尿檢蛋白>+,紅細胞、白細胞>+),4例無效。總有效率96%。2濕疹《新醫藥學雜誌》(1976;8:15):治療濕疹44例,藥用:荊芥3g,防風4.5g,當歸6g,生地9g,苦參6g,蟬衣3g,蒼朮1g,厚樸1.5g,殭蠶3g,藿香3g,知母3g,牛蒡子4.5g,木通1.5g,甘草1.5g,石膏18g,薄荷1g。每日1劑。對皮損較重者,外用新鮮馬齒莧進行濕敷。服藥最少者5劑,最多者23劑,平均20劑。結果近期治癒(症狀及皮損全部消失)38例,基本治癒(僅殘留少許皮損,自覺症狀基本消失)6例。對滲出型皮損者效果較好。治療中,須飲食清淡,忌食厚味及辛辣食物。
各家論述:
《中藥方劑學》:癢自風來,止癢必先疏風,故方中以荊芥、防風、牛子、蟬蛻開發腠理,透解在表的風邪為主藥;由於因濕熱相搏而致水液流溢,故以蒼朮之辛苦溫,散風祛濕,苦參之苦寒,清熱燥濕止癢,木通滲利濕熱為輔藥;風熱客於皮膚涉及血分,又以當歸和營活血、生地清熱涼血,胡麻仁養血潤燥,石膏、知母增強清熱瀉火之力,均為佐藥;甘草解毒並能調和諸藥為之使。合用有疏風清熱,除濕消腫之功。
消風散用藥禁忌:
服用本方時,不宜食辛辣、魚腥、煙酒、濃茶等。
附註:
涼血消風散(《外科大成》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