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茯苓琥珀湯
茯苓琥珀湯成分組成:
茯苓(去皮)半兩,琥珀半兩、白朮半兩,澤瀉1兩,滑石7錢,木豬苓半兩(去皮),甘草(炙)3錢,桂(去皮)3錢。
茯苓琥珀湯出處:
《衛生寶鑒》卷十七。
茯苓琥珀湯主治:
小便數而欠,日夜約去二十餘行,臍腹脹滿,腰腳沉重,不得安臥,脈沉緩,時時帶數。
茯苓琥珀湯加減:
茯苓琥珀湯功效:
茯苓琥珀湯用法用量:
每服5錢,用長流甘瀾水煎1盞,空心食前調下。待少時,以美膳壓之。
茯苓琥珀湯制備方法:
上為末。
茯苓琥珀湯臨床應用:
小便不利,中書右丞合刺合孫,病小便數而欠,日夜約去二十餘行,臍腹脹滿,腰腳沉重,不得安臥,脈沉緩,時時帶數。遂處茯苓琥珀湯,兩服減半,旬日良愈。
各家論述:
《內經》曰:甘緩而淡滲。熱搏津液內蓄,臍脹腹滿,當須援之洩之,必以甘淡為主,是用茯苓為君;滑石甘寒,滑以利竅,豬苓、琥珀之淡以滲洩而利水道,故用3味為臣;脾惡濕,濕氣內蓄,則脾氣不治,益脾勝濕,必用甘為助,故以甘草、白朮為佐;鹹入腎,鹹味下洩為陰,澤瀉之鹹以瀉伏水,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津液不行,以辛散之,桂枝味辛,散濕潤燥,此為因用,做以二物為使;煎用長流甘瀾水,使不助其腎氣,大作湯劑,令直達於下而急速也。
茯苓琥珀湯用藥禁忌:
附註:
茯苓琥珀散(《東醫寶鑒·內景篇》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