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乾薑丸
乾薑丸成分組成:
乾薑1兩,芎1兩,茯苓1兩,消石1兩,杏仁1兩,水蛭1兩,虻蟲1兩,桃仁1兩,蠐螬1兩,(庶蟲)蟲1兩,柴胡2兩,芍葯2兩,人參2兩,大黃2兩,蜀椒2兩,當歸2兩。
乾薑丸出處:
《千金》卷四。
乾薑丸主治:
婦人寒熱羸瘦,酸消怠情,胸中支滿,肩背脊重痛,腹裡堅滿積聚;或痛不可忍,引腰小腹痛,四肢煩疼,手足厥逆,寒至肘膝;或煩滿,手足虛熱,意欲投水中,百節盡痛,心下常苦懸痛,時寒時熱,噁心,涎唾喜出,每愛鹹酸甜苦之物,身體或如雞皮,月經不通,大小便苦難,食不生肌。
乾薑丸加減:
乾薑丸功效:
乾薑丸用法用量:
每服3丸,空心飲送下。不知,加至10丸。
乾薑丸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乾薑丸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乾薑丸雖本《玉函》抵當丸,兼《金匱》下瘀血湯、大黃(庶蟲)蟲丸等法,而藥味兼護,且用蜜丸,而所服甚少,藥雖峻猛而用法最緩。虻、蛭、(庶蟲)、螬攻血之專劑,濟以消、黃、椒、姜,和以芎、歸、芍葯,佐以桃、杏、柴、苓,使虻、蛭等味,得寒熱互擊之威;助以人參壯諸藥力,續續循搜,為破干血之良法。蓋入伏之瘀,在人身中與元氣混成一片,雖急攻之不能速去。故宜峻藥緩攻,法克有濟。所以治干血之方用凡居多,間用酒煎以行經絡。湯則藉為前導,繼之以丸可也。
乾薑丸用藥禁忌:
附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