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金鈴子散
金鈴子散成分組成:
金鈴子1兩,玄胡各1兩。
金鈴子散出處:
《袖珍》卷二引《聖惠》。
金鈴子散主治:
熱厥心痛;肝氣鬱熱之胃脘,胸脅痛,疝氣疼痛;婦女經行腹痛,其痛時發時止,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或作或止,久不愈者。二維病。肝氣鬱滯。
金鈴子散加減:
金鈴子散功效:
行氣疏肝,活血止痛。
金鈴子散用法用量:
每服2-3錢,酒調下,溫湯亦可。
金鈴子散制備方法:
上為末。
金鈴子散臨床應用:
胃痛:用本方治癒胃痛15例。無論火郁,酒肉滯,肝陽犯胃,肝厥胃痛,胸痞脘痛,饑飽失時,陽微氣阻等所致者,均用此方加味。一劑痛止,不出二劑痊癒。典型病例:覃某某,男,25歲,已婚。一九六三年秋間就診,胃脘痛十餘年,曾用中西藥治療,有時痛止,旋又復發。現已連痛三天,如刀刺,不想進食,時嘔吐,症見神色頹喪,脈弦而澀,此因久病胃痛,胃絡瘀滯所致。處方:金鈴子、延胡、五靈脂、蒲黃、香附、半夏、陳皮。次日複診,痛楚消失,精神安寧,追蹤未見復發。
各家論述:
1.《古方選注》:金鈴子散,一洩氣分之熱,一行血分之滯。《雷公炮炙論》云:心痛欲死,速覓延胡。潔古復以金鈴治熱厥心痛。經言:諸痛皆屬於心,而熱厥屬於肝逆,金鈴子非但洩肝,功專導去小腸膀胱之熱,引心包相火下行,延胡索和一身上下諸痛。時珍曰:用之中的,妙不可言。方雖小制,配合存神,卻有應手取愈之功,勿以淡而忽之。2.《謙齋醫學講稿》:本方主治肝氣肝火郁滯,脅痛,少腹脹痛。方僅兩藥,用量相等,而以金鈴子為名,說明以疏肝氣、洩肝火為主。金鈴子只能走氣分,並且偏於苦寒,配合延胡辛溫活血,亦能行氣止痛。3.《方劑學》:本方所治諸痛,乃由肝郁氣滯,氣鬱化火所致。方中用金鈴子疏肝氣,洩肝火,為君藥。玄胡行氣活血,為臣使藥。二藥相配,氣行血暢,疼痛自止,為氣鬱血滯而致諸痛的常用基本方劑。
金鈴子散用藥禁忌:
孕婦胃痛忌用,其他如膽結石及肝脈病,胃潰瘍穿孔等均非本方適應症。
附註:
金鈴散(《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