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湯的作用與功效,奔豚湯正確吃法,奔豚湯用法用量

中醫方劑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方劑:

奔豚湯的功效與作用

名稱:奔豚湯

奔豚湯成分組成:

甘草2兩,川芎2兩,當歸2兩,半夏4兩,黃芩2兩,生葛5兩,芍葯2兩,生薑4兩,甘李根白皮1升。

奔豚湯出處:

《金匱》捲上。

奔豚湯主治:

由驚恐惱怒,肝氣鬱結,奔豚氣上衝胸;肝胃不和,氣逆上攻,脅助疼痛,噫氣嘔呃。腹痛,往來寒熱。腎之積,發於小腹,上至心,如豚奔走之狀,上下無時,久久不己,病喘逆,骨痿,少氣,其脈沉而滑。胸膈脹悶,時覺氣上攻沖,或口苦咽干,舌苔由微黃,脈弦者。

奔豚湯加減:

葛根20g,半夏15g,生薑10g,當歸15g,芍葯15g,川芎15g,黃芩15g,甘草10g,牡蠣50g,蒼朮15g。服藥三劑,發作停止,稍有打呃腹脹,遵上方去生薑,加陳皮20g,厚樸20g,繼服三劑,諸症悉退而愈。

奔豚湯功效:

益元氣,洩陰火,破滯氣,削其堅。疏肝清熱,降逆止痛。

奔豚湯用法用量:

以水2鬥,煎取5升,溫服1升,日3次,夜1次。

奔豚湯制備方法:

奔豚湯臨床應用:

奔豚氣《遼寧中醫》(1978;4:36):潘某某,男,50歲,工人。八天前遇事突然驚恐,遂致陣發性氣從少腹上攻心下,劇痛難忍,伴有腹脹,失眠,飲食不下,平均每二小時發作一次,一次持續5-30分鐘,發作時有氣從少腹上衝心胸,心下悶亂,惡聞人聲,時時欲嘔,手足厥冷,痛楚欲死,痛甚則大汗出,神志蒙昧,但發作後諸症消失,一如常人。住院經用西藥鎮痛劑、解痙攣、輸液等對症治療無效。患者面色不華,舌苔白厚有裂紋,脈濡弱無力。診斷為奔豚氣。症脈合參,治以疏肝解郁,下氣緩急,和血調肝,清熱平逆。以奔豚湯加減:葛根20g,半夏15g,生薑10g,當歸15g,芍葯15g,川芎15g,黃芩15g,甘草10g,牡蠣50g,蒼朮15g。服藥三劑,發作停止,稍有打呃腹脹,遵上方去生薑,加陳皮20g,厚樸20g,繼服三劑,諸症悉退而愈。

各家論述:

1《金匱要略編注》:此因肝膽風邪相引,腎中積風乘脾,故氣上衝胸而腹痛。厥陰受風,相應少陽,則往來寒熱,是以芎、歸、姜、芍疏養厥明、少陽氣血之正,而驅邪外出;以生葛、李根專解表裡風熱,而清奔豚逆上之邪;黃芩能清風化之熱;半夏以和脾胃而化客痰,俾兩經邪散,木不臨脾而腎失其勢,即奔豚自退。2《古方選注》:君以芍葯、甘草奠安中氣,臣以生薑、半夏開其結氣,當歸、芎入血以和心氣,黃芩、生薑甘李根白皮性大寒,以折其沖逆之氣,雜以生葛者,寓將欲降之,以先升之之理。3《金匱要略法釋》:奔豚湯為小柴胡的變方。陳遜齋老師認為,方中生葛,系柴胡之誤。葛主汲升,水逆上犯,決不宜升提;李根白皮以治熱性奔豚;歸、芎、芍以和肝鎮痛,黃芩清解肝膽之熱;姜、夏和胃降水逆。

奔豚湯用藥禁忌:

忌海藻,菘菜、羊肉、餳。

附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奔豚湯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