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除濕湯的作用與功效,白朮除濕湯正確吃法,白朮除濕湯用法用量

中醫方劑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方劑:

白朮除濕湯的功效與作用

名稱:白朮除濕湯

白朮除濕湯成分組成:

白朮1兩,生地黃(炒)7錢,地骨皮7錢,澤瀉7錢,知母7錢,赤茯苓5錢,人參5錢,炙甘草5錢,柴胡5錢。

白朮除濕湯出處:

《蘭室秘藏》卷下。

白朮除濕湯主治:

午後發熱,背惡風,四肢沉重,小便或多或少、黃色;又治汗後發熱。

白朮除濕湯加減:

如小便快利,減茯苓、澤瀉1半;如有刺痛,1料藥中加當歸身(酒洗)7錢。

白朮除濕湯功效:

白朮除濕湯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遠溫服。

白朮除濕湯制備方法:

上為粗末。

白朮除濕湯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1.《醫方集解》:此足太陰、少陰、少陽藥也。陽陷陰中,熱在血分,故以生地滋其少陰,而以知母、地骨瀉血中之伏火也。柴胡升陽以解其肌;苓、澤利濕兼清其熱,參、術、甘草益氣助脾,氣足陽升,虛熱自退,脾運而濕亦除矣。方名除濕,而治在退熱,欲熱從濕中而下降也。2.《醫林纂要》:午後發熱,熱在陽明經也;四肢沉困,太陰脾濕也,小便黃,濕兼熱也;然而背惡風,則陽不足,汗後而仍發熱,亦陽之不足;陽不足者,其濕熱在陰,濕熱在陰者,太陰脾主血分,其人血熱而濕湊之。濕盛而陰之鬱熱轉盛,陽不能拔,則反虛也。其過在濕,濕責之脾,熱以濕深,故君白朮;生地黃滋陰生血,且以勝熱而能化濕為血;地骨皮甘淡補肺清金,而下生腎水;知母辛苦,瀉肺逆即以生腎水,堅腎水亦轉生肝血,此三味皆以瀉血中之伏熱也。澤瀉瀉腎之邪水,使由膀胱而出之;赤茯苓瀉心下之水,使由小腸而出,此二味去濕而兼以清熱。人參、甘草以補脾土,脾土厚則能勝濕,而血亦日滋,不生熱矣。柴胡升陽氣於至陰之下而達之膻中,布散經絡以解沉陰鬱熱,東垣最長於用柴胡,此方妙亦在柴胡也。此以治濕熱之在血分者。在血分則主於脾腎。凡治三焦者主行濕,濕行而熱自消。此方名除濕,而治在去熱,熱平而濕自除。要尤在補脾胃而升陽,土厚陽升,則濕熱皆息也。

白朮除濕湯用藥禁忌:

附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白朮除濕湯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