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痞氣丸
痞氣丸成分組成:
厚樸(去皮)4錢半,黃連(去須)8錢,吳茱萸(洗)3錢,黃芩2錢,白茯苓(去皮,另為末)1錢,澤瀉1錢(另為末),川烏頭(炮,去皮)半錢,人參(去蘆)1錢,茵陳(酒制,炒)1錢半,巴豆霜4分,乾薑(炮)1錢半,白朮2錢,縮砂仁(去皮)1錢半,桂(去皮)4分,川椒(炒)半錢。
痞氣丸出處:
《東垣試效方》卷二。
痞氣丸主治:
脾積。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為肌膚。
痞氣丸加減:
秋、冬,加厚樸5錢半,減黃連1錢,黃芩1錢;黃疸,積大不能退,加巴豆霜1分,附子(炮)1錢,砒少許。
痞氣丸功效:
痞氣丸用法用量:
初服2丸,每日加1丸,至便溏為度,食前淡甘草湯送下。
痞氣丸制備方法:
上除巴豆霜、茯苓另研為末旋入外,同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痞氣丸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痞氣丸用藥禁忌:
積減大半勿服。
附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