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末羅姆摩僧伽派
【末羅姆摩僧伽派 】
巴利名Marammasan%ghanika^ya 。又稱前宗、緬甸宗派(巴Marammanika^ya )。為緬甸早期上座部佛教派別。形成於十二世紀末,主要勢力在上緬甸。本派比丘堅守緬甸早期上座部佛教儀軌,而排斥薘僧人車波多(Chapat!a)所傳授之錫蘭大寺戒法。
西元一一八○年,緬甸國師為薘族之高僧郁多羅耆婆(巴Uttaraji^va ),因欽慕錫蘭佛教之興盛,遂攜同僧眾多人前往求法,後郁多羅耆婆返國,僅留一薘族沙彌車波多在錫蘭。車波多於錫蘭之大寺(巴Maha^viha^ra )受比丘戒後,留學十年,至一一九○年返回緬甸。
車波多不僅知識廣博,且擅長辯論,不久即得緬王之信服,於蒲甘北部之讓烏( Chaugu)建立一座錫蘭式塔寺,稱為車波多塔,並依大寺戒法,為人傳授比丘戒,而不遵守緬甸原有僧團之規定,因而引起緬甸內部佛教之爭論。
緬甸原來薘族之上座部僧團見車波多受國王之護持,發展迅速,為維護本身地位與前途,乃極力證明上座部佛教系源於阿育王時所派遣僧團傳承下來之律法,拒絕車波多按錫蘭戒律重新予以受戒,而堅守早期上座部佛教之儀軌。此一爭論,發展至一一九二年,緬甸原有之上座部佛教遂稱緬甸宗派,以別於車波多之錫蘭宗派(巴Sim!hal!anika^ya ),緬甸佛教自此遂告分裂。〔緬甸佛教史(淨海,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83))〕
1946
分類:佛學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