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德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四德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四德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四德

【四德 】

(一)指如來法身所具有之四德,即:(一)常,謂如來法身其體常住,永遠不變不遷。(二)樂,謂如來法身永離眾苦,住於涅槃寂滅之大樂。(三)我,謂如來法身自在無礙,為遠離有我、無我二妄執之大我。(四)淨,謂如來法身離垢無染,湛然清淨。〔北本涅槃經卷三、卷七、卷二十三、佛性論卷二顯果品、大般涅槃經疏卷八、法華經玄義卷四上、摩訶止觀卷三上、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三〕

 (二)指轉輪聖王所具有之四德:(一)大富。(二)端正姝好,即相貌儀態美好端正。(三)無疾病。(四)長壽。〔長阿含經卷十八轉輪聖王品、大樓炭經卷二轉輪王品〕

 (三)指印度古代六派哲學中,數論學派所說四種殊勝之心理作用或精神狀態。又作四有。有(梵bhava ),心理狀態之意。據金七十論捲上記載,昔時之迦毗羅仙人(為傳說中的數論學派之祖)即具有此四德:(一)法(梵dharma ),又作善法。指正確之意志與行為。又分為夜摩(梵yama )與尼夜摩(梵niyama )兩類。(二)智慧(梵jn~a^na ),指由三德等內智得解脫,以及由式叉論、闡陀論等外智得世間智。(三)離欲(梵vaira^gya ),指為求解脫而離欲出家。又分為內離欲、外離欲兩種情形。(四)自在(梵ais/varya ),即與神通有關的任意自在之能力,可細分八種。以上四德系由因善成就、自性成就、變易得等三種途徑所得。與此四德相反的為非法(梵adharma )、非智(梵ajn~a^na ),愛慾(梵avaira^gya )、不自在(梵anais/varya )等四相,為增長闇昧之心理作用或精神狀態。〔金七十論卷中、金七十論疏卷中〕

 (四)指捨衛國所具之四德:(一)具財寶德,謂此國出產一切珍寶,勝於余國。(二)妙五欲德,即五欲勝妙,非余國所及。(三)饒多聞德,即財寶具足,五欲勝妙而聞於四方。(四) 豐解脫德,謂此國之人多修道行而得解脫。〔翻譯名義集卷三〕(參閱『捨衛國』3504)

分類:佛學大詞典

四德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