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聲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聲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

【聲 】

梵語s/abda,巴利語sadda。音譯攝托。指具有呼召作用之音響。為耳根所聞、耳識所了別(認識)之對象,眼不能見及,具有障礙之性質,是即『無見有對』之色法。為六境(六塵)之一,十二處(十二入)之一,十八界之一,俱捨七十五法之一,唯識百法之一。就處、界等,而稱聲為聲境、聲塵、聲處、聲入、聲界。

 聲之分類,有各種異說。據大毗婆沙論卷十三、俱捨論卷一等載,由發聲之物體有感覺與否,大別為有執受大種因之聲、無執受大種因之聲。執受,為心、心所之異名;有執受,指有情身;大種,即指地、水、火、風四大種。其聲發自有情之四大種者,稱為有執受大種因之聲,如人之言語、拍手之聲音等;發自非情之四大種者,稱為無執受大種因之聲,如化人之言語,或木、石等所發之聲音。其次,再視聲之具有意義、意志與否,各分為有情名之聲、非有情名之聲。更由各聲能否予人快感,又分為可意聲、不可意聲。以上所說計有八種。如表所示:

 雜阿毗曇心論卷一將聲分別為因受四大聲(有執受之四大為因)、因不受四大聲(無執受之四大為因)、因俱聲(有執受、無執受兩種四大為因)等三種,而以擊鼓、吹貝所發出之聲音為因俱聲。然俱捨論並不贊成此種說法。

 另據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一載,聲有十一種,即:(一)可意聲。(二)不可意聲。(三)俱相違聲,既非可意聲,亦非不可意聲,故特稱為處中之聲。(四)因受大種聲,指有執受大種因之聲。(五)因不受大種聲。(六)因俱大種聲。(七)世所共成聲,指世俗性之聲。(八)成所引聲,指聖者之說。(九)遍計所執聲,指佛6 以外之外道之說。(十)聖言所攝聲,即對見、聞、覺、知四者,以見說見,以不見說不見,指如實之音聲。(十一)非聖言所攝聲。

 瑜伽師地論卷一則舉出十八種,即:螺貝聲、大小鼓聲、舞聲、歌聲、諸音樂聲、俳戲叫聲、女聲、男聲、風林等聲、明瞭聲、不明瞭聲、有義聲、無義聲、下中上聲、江河等聲、斗諍諠雜聲、受持演說聲、論義抉擇聲。此外,密教則將各種音聲加以人格化,稱為金剛歌菩薩,謂此菩薩具有六十四種音聲。〔順正理論卷一、顯揚聖教論卷一、入阿毗達磨論捲上、瑜伽師地論卷三、俱捨論光記卷一、大乘義章卷八末〕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