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嗔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嗔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

【嗔 】

梵語pratigha 或 dves!a,巴利語pat!igha 或 dosa 。又作嗔恚、嗔怒、恚、怒。音譯作醍鞞沙。心所(心的作用)之名。為三毒之一。系指對有情(生存之物)怨恨之精神作用。於俱捨宗屬不定地法之一,於唯識宗屬煩惱法之一。據俱捨論卷十六、成唯識論卷六所載,對違背己情之有情生起憎恚,使身心熱惱,不得平安宋諯咩@用,名為嗔。又忿、恨、惱、嫉、害等隨煩惱,皆以嗔之部分為體,是為六根本煩惱(或十隨眠)之一。以其不屬推察尋求之性質(見),作用遲鈍,故為五鈍使之一。與貪、癡兩者,共稱為三毒(三不善根)。亦屬五蓋、十惡之一。

 嗔唯屬欲界所繫之煩惱,於色界、無色界則無。貪乃從喜愛之對境所起,反之,嗔則從違逆(不順心)之對境所起。嗔,為修學佛道上最大之障害,經論中常誡之,如大智度論卷十四(大二五·一六七中):『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無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為最堅;諸心病中,第一難治。』『無嗔』即對境不起害心,為對治嗔之精神作用,屬俱捨宗十大善地法之一、唯識宗善心所之一,與無貪、無癡共稱三善根,又為四無量心中之慈無量心之體。〔雜阿含經卷二十七、卷二十八、悲華經卷六、大毗婆沙論卷二十七、卷三十四、卷四十四、卷四十八、顯揚聖教論卷一、順正理論卷四十、阿毗達磨藏顯宗論卷二十五、俱捨論光記卷十六、成唯識論述記卷六末〕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