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仁山
【仁山 】
(1887~1951)江蘇金壇人,俗姓顧。別號天晴。十八歲投鎮江金山觀音閣西來和尚出家。十九歲於南京寶華山受具足戒,後至金山寺窮研經典,前後六年。光緒三十二年(1906),入揚州天寧寺普通學堂攻研華嚴,後又轉入南京祇洹精舍,與太虛、智光、觀同等同學。
民國元年(1912),與太虛、宏模、觀同等共組佛教協進會,是為中國佛教有社團之始。在金山寺召開成立會時,師登台講演,提議改革金山寺叢林為佛教大學,並以金山寺產撥充經費。以此而開罪於保守派之青權與寂山等人,以致寺僧霜亭率數十人於夜間以刀棒攻擊仁山等數人,此即『金山事件』。仁山不惟以此受創,佛教協進會之推展亦因之無形停頓。然自整體立場觀之,金山之改革雖未成功,但此一運動對諸山之影響極大。四月,江浙諸山於上海發起將僧教育會改組為『中華佛教總會』,推寄禪和尚(八指頭陀)為首,由其洽商佛教協進會予以合併,該會遂成為全國佛教社團之最高組織。會所設於上海靜安寺,師乃住會辦公,擘劃良多。
民國八年,師於江蘇高郵放生寺創辦天台學院,十年改為四弘學院,專弘天台教義,各方優秀僧青年踴躍入學,遂與江南『法界學院』遙相對峙,為民國十年前後江蘇佛教最負眾望之僧教育機構。十七年以內政部有提倡廟產興學之議,乃與智光等運用地方士紳關係,聯名呈請政府保護寺產,始將廟產興學風潮平息。
師之一生,力主革新佛教、創辦學院、培養僧材,於佛教改革運動之推展不遺餘力,與太虛同為當時佛教改革派之領袖。又師於數十年中,屢游諸方,遍禮名山,弘法著述,聲振海外。其著作有華嚴新疏、法華析疑、師地論詮釋、法海波瀾等,皆屬百萬言之鉅著。四十年示寂於金山觀音閣,僧臘四十七,世壽六十五。
分類:佛學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