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教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白蓮教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白蓮教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白蓮教

【白蓮教 】

我國舊時偽托彌勒教,並混合摩尼教、道教、白蓮宗及民間信仰之秘密教會,屬淨土教系統中之教匪結社,流行於元、明、清三代。其中之彌勒教為崇奉彌勒佛之在家宗教團體,自隋唐之後,野心分子屢藉名彌勒轉世,圖謀造反。摩尼教於唐武後時傳入我國,因唐武宗排佛,摩尼教亦遭禁,而轉入地下,以該教崇尚光明,所崇奉之神稱為明王,故改稱明教。此二教教義中皆含不滿現狀、憧憬未來之思想,燒香、吃齋等儀規亦多相似之處,二教接觸後,自然趨於融合。每逢現實政治令百姓失望時,彌勒、明王出世之謠傳自然湧現。此外,道教為我國固有信仰,流傳於民間之彌勒教、明教,自不免受其影響。故其後於元代興起之白蓮教,亦融合彌勒教、明教、道教三種信仰。除此之外,白蓮教之另一淵源,即為白蓮社。

 東晉高僧慧遠於廬山創建白蓮社,精修念佛三昧,祈願往生西方淨土。南宋初年,慈照子元(茅子元)崇慕慧遠建白蓮社之遺風,故倡導一庶民念佛宗團,即白蓮宗(信徒被稱為白蓮菜),但由於其門人小茅闍梨之歪曲教理,致宋代末年時被認為是一種邪宗門,盛行於江南一帶。

 至於白蓮會之名,繫在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由江南都邑縣之杜萬一結社集會而來。此時與子元系統之白蓮宗徒是否有連繫則不明,但行白蓮佛事則有之。此白蓮會於元代時被視為亂賊,故受彈壓,並敕禁白蓮會之名目及一切左道亂世之術。此時,江西廬山東林寺之白蓮宗僧優曇普度,撰『廬山蓮宗寶鑒』十卷,闡明子元所倡之白蓮宗真義,並以之破斥當時白蓮會之邪說邪行。至武宗至大元年(1308),因福建省建寧路後山白蓮堂白蓮道人之非行,復被禁壓。然由於優曇普度親自上大都,努力於復教運動,於仁宗即位之頃(1312),又被允許復教。之後,英宗至治二年(1322)復三度被禁止活動。

 順宗時,欒城韓山童父子,詭言白蓮花開,彌勒降世,正式創設白蓮會,依托佛教,造作經卷符菉,傳佈民間,於至正十一年(1351)率愚民為亂,未久俱被處死,此即為『紅巾賊。』明太祖時,曾加以禁抑。

 明正德以後, 白蓮會受羅教(明代羅清所創,宗旨近於禪宗南派) 之影響,吸取『真空家鄉,無生父母』之思想,奉無生老母為創世主,宣稱無生老母派彌勒等神佛下凡,將迷失紅塵中之皇胎兒女收回真空家鄉。此後教派林立,名目繁多,各派之間互不相屬,教主獨攬大權,父死子繼;等級森嚴,教徒入教時舉行一定儀式,交納錢財,定期集會,燒香禮拜,宣講經卷,教習拳棒。迄神宗萬曆年間,徐鴻儒、王森又起,提倡白蓮教,此為白蓮教立名之始。然若論白蓮教中彌勒轉世之思想淵源,應始自隋唐;若就其混合諸信仰之型態而言,則應形成於南宋或元代。王森以得妖狐之異香,自稱聞香教主,率眾謀叛,波及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各省,尋亦敗亡。

 清乾隆年間,其教又起,教主安徽劉松,被捕充軍甘肅,又謀反,事敗被殺。其後劉之協、宋之清、王三槐、冷添祿等人再起,號召教眾,謀起兵覆清,事發,先後被殺。而官吏大肆搜索,株連甚多無辜。於是荊州、襄陽、四川、陝西、甘肅等處之餘眾,以官逼民反為詞,紛紛揭竿而起,蔓延達五行省,時稱川楚教徒之役。清軍與之戰,無功,乃行堅壁清野之策,由額勒登保、楊遇春、楊芳等次第平定之。然白蓮教之根株,仍未淨絕。

 綜觀白蓮教,其於發展過程中,名稱迭經變遷,支庶繁衍,名目百出,而各派之教義、組織、儀規、活動方式仍多相似,故可統稱為白蓮教。明、清至民國,派數估計在百種以上。如明代有紅陽、淨空、無為、西大乘,清代至民國有弘陽、混元、收元、老官齋、龍華、八卦、天理、一貫道、義和團、紅槍會、大刀會、小刀會、天門會、無極會、快道、扇子會、妙道會、紅燈會、九仙會、天皇會、無極老母會(黃道會)、天神會、六離會、方道會、大道門、報德門、十祖門、金丹道、老師道、坐功道、老佛門、學好教、賢聖教、大佛教等。〔大元通制條格二十八、元典章卷三十三禮部五、廬山蓮宗寶鑒、廬山復教集〕

分類:佛學大詞典

白蓮教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