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是什麼意思,俗語佛源中放生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放生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放生

【放生 】

  「不殺生」居佛教戒律之首。殺生的人,當墜落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受無窮苦;僥倖為人,亦受短命等惡報。戒分「止持」與「作持」。就止持而言,殺生為最大的惡業;從作持而言,則放生為最大的功德。放生典出《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品》。謂釋伽佛過去世為流水長者子。一次,長者子經一空澤,見池水涸竭,萬魚被曝曬將死。長者子先取樹葉遮住陽光。後來發現,惡人為了捕魚,在源頭處截斷了水流。長者子即向國王借了象隊,到上流用皮囊盛水,運到空澤,傾瀉池中,救活了萬魚。中國行放生,當始於隋代天台大師智顗。《佛祖統記》卷二三載,智顗「買斷蔰梁,悉罷江上采捕」,讓漁人放生在天台山海隅。唐肅宗乾元二年,昭令天下置放生池八十一所,顏真卿作《天下放生池碑銘》。宋·周煇《清波雜誌》載:宋哲宗「與輔臣言及放生,云『天地大德曰生』,後苑故事有釣魚荷苞會,比令罷之」。放生成為朝野的風氣。且舉杭州為例: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社會》載,「西湖每歲四月放生會,其餘諸寺經會各有方所日分。」清·趙翼《陔余叢考》卷三三記載,四月八日佛誕日,杭州數萬人會集西湖放生,縱魚鳥以百萬計。可見放生歷久不衰。後來俗語亦稱把人放掉為放生。如《海上花列傳》第三八回:「耐膽倒大哚,放生仔俚轉來哉!」(李明權)

分類:俗語佛源

放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俗語佛源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