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慾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禁慾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禁慾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禁慾

【禁慾 】

壓抑肉體與世間之慾望,以期達到精神上的理想境界之行為。禁慾之種類極多,或積極獎勵肉體上之苦行,或否定肉體,否定現世,而總以求取來世的、彼岸的理想之實現為其宗教目的。西洋中古時代之基督教僧院即主張徹底隱遁之禁慾生活。印度耆那教亦認為斷食為獲致解脫之最佳途徑,此外又認為餓死乃一種死的理想形態。

 釋尊在世時,宗教實踐之法有苦行(梵tapas )、修定(梵sama^dhi )兩種。所謂苦行,意即自狂熱的意念之中,令物質性之肉體發生變化,或藉壓抑肉體而發揮出精神之純淨。所謂修定,系將精神安定下來,求其統一而遠離肉體之方法。釋尊初持修定,然未能解脫,後又歷六年苦行,僅存皮骨,消瘦異常。至此,始知苦行亦非獲得解脫之道,遂終止苦行。待體力恢復後,坐於樹下,再行修定,終得開悟。前所言之修定、苦行等二種途徑均從心物二元論之立場,而欲從肉體求得內心之解脫。然釋尊最後所持之修定,則為一種心物一如之真理正觀,而否定禁慾之修法。故釋尊曾語弟子,自己系捨苦行主義與快樂主義兩極端,而持守中道之法。

 佛陀入滅後,教團中保守派之間制定甚多戒律,特為誇耀出家之禁慾,然對極端之苦行,則視為邪道而否定之。此外,由於在家眾發起大乘菩薩運動,主張心物一如、現實與理想之絕對統一,而將慈悲、利他等精神積極地實現於日常生活中,即自日常生活中獲得其理想,此為真正之覺悟。例如大乘佛教之捨身供養,即以菩薩行實踐一種否定自己之方法。另又從『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中,肯定日常生活之一切作為,然因之亦不免產生墮落之危險性,由是而有復興嚴格戒律的思想產生。淨土教則謂禁慾之修行與持戒乃為凡夫所難以實踐者,因而特別強調信心。〔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六、大智度論卷八、大明三藏法數卷二十七、法苑珠林卷八十三〕

分類:佛學大詞典

禁慾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