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十二因緣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四種十二因緣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四種十二因緣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四種十二因緣

【四種十二因緣 】

佛陀所證悟的根本道理之一為因緣法,即認為一切有為法皆有生滅變化(宇宙自然界)或生死苦樂(人生命運)之現象,其中之生死苦樂現象,順次推究,含有十二種相依相關生起之因果關係,稱為十二因緣,大小乘經論皆有詳備之闡論,然所作解釋,時有出入,如俱捨論卷九即舉出四種解釋。即:(一)剎那(梵ks!an!ika )緣起,謂於每一剎那間皆具足十二支。如由貪而行殺,其間之過程如下:先起貪慾心,貪是『無明』;思欲行殺,思是『行』;了別所殺之人及其境界,即是『識』;識俱色、想、行三蘊,總稱『名色』;名色所住之法,即是『六處』;六處是根,根、識、境和合,即是『觸』;領觸即是『受』;行殺之貪心即是『愛』;與貪相應之諸煩惱是『取』;依此所起之身語二業,即是『有』;如是諸法並起,即是『生』;其法熟變滅壞,即是『老死』。於剎那間完具十二支,故稱剎那十二因緣。(二)連縛(梵sam!bandhika )緣起,謂十二支因果系連續生起,無有間隙,而具有前因後果之關係。(三)分位(梵a^vasthika )緣起,十二支中所各具之五蘊皆分位假立,故稱分位。此系依據胎生學之解釋,說明有情在三世之中,其生死流轉過程,一一分位之形態。(四)遠續(梵pra^kars!ika )緣起,謂依『順後受』及『不定受業』,前記分位之五蘊皆可隔越多生多世,且從無始以來即懸遠相續。如百劫以前之『無明』招感今世之『識』,又今世之『有』亦將經過多劫之後而招感未來之『生』、『死』等。又上記四說之中,說一切有部力主第三說,而成為部派佛教時代緣起教法之重要思想。〔大毗婆沙論卷二十三、卷二十四、俱捨論光記卷九〕(參閱『十二因緣』337)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