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字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卍字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卍字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卍字

【卍字 】

梵語s/ri^vatsalaks!ana。

又作萬字、萬字、卍卍字。音譯作室利靺蹉洛剎曩。意譯作吉祥海雲、吉祥喜旋。為佛三十二相之一,八十種好之一。乃顯現於佛及十地菩薩胸臆等處之德相。長阿含卷一大本經、大薩遮尼干子所說經卷六、大般若經卷三八一等,均記載佛之胸前、手足、腰間等處有卍字。於今印度阿摩羅婆提(梵Amara^vati^ )出土之佛足石,亦刻有數個卍字。

 卍之形,原是古代印度表示吉祥之標誌。除印度外,波斯、希臘均有此類符號,通常被視為太陽、電光、火、流水等之象徵。在古代印度,佛教、婆羅門教、耆那教均使用之。最早時,古印度人認為此一符號乃存於梵天、毗濕笯(梵Vis!n!u )吉栗瑟拏(梵Kr!s!n!a )胸部之旋毛,而普遍視之為吉祥、清淨、圓滿之標相。在佛教,卍字為佛及十地菩薩胸前之吉祥相,其後漸成為代表佛教之標誌。

 卍字之漢譯,古來有數說,鳩摩羅什、玄奘等諸師譯為『德』字,菩提流支則譯為『萬』字,表示功德圓滿之意。另於宋高僧傳卷三則謂,卍字譯為『萬』並非取其意譯,而系准其音。然卍字之音,初時不入經傳,至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始制定此字讀為『萬』,而謂其乃『吉祥萬德之所集』。

 然『卍』本為一種記號,而非一字。歷來之所以聯讀為『卍字』者,一方面固因習慣使然,最主要者則因自梵文譯成漢文時之訛誤。蓋梵語laks!n!a,音譯作洛剎曩,為『相』之義;另一梵語aks!ara,音譯作惡剎羅,為『字』之義。或因洛剎曩、惡剎羅兩音相近,遂將其字義混同。准此而言,則卍字、萬字應作卍相、萬相,始符其梵語本義。

 相當於『卍』字之梵語不只一字,以新華嚴經為例,全經之卍字共有十七處,皆讀為『萬』,然以梵本對勘之,則其原語共有四種:(一)s/ri^vatsa,音譯作室利靺蹉,意譯作吉祥臆、吉祥犢。新華嚴經卷四十八(大一○·二五三下):『如來胸臆有大人相,形如卍字,名吉祥海雲。』其中,『卍』之原語即為 s/ri^vatsa,系指毛髮等旋轉重疊如海雲之相。(二)nandy-a^varta,音譯作難提迦物多,意譯為喜旋。新華嚴經卷二十七(大一○·一四六上):『其發右旋,光淨潤澤,卍字嚴飾。』其中,『卍』之原語即為 nandy-a^varta,系指佛發右旋之相。(三)svastika,音譯作塞縛悉底迦、濊佉阿悉底迦,意譯為有樂。新華嚴經卷二十七(大一○·一四四中):『願一切眾生得如卍字發,螺文右旋發。』其中,『卍』字之原語即為 svastika,含有『有樂』之義,意指毛髮右旋,自成紋樣,令見者鹹得欣悅之相。(四)pu^rn!aghat!a,音譯作本囊伽吒,意譯為增長。新譯華嚴經卷二十七(大一○·一四八中):『願一切眾生得輪相指,指節圓滿,文相右旋,願一切眾生得如蓮華卍字旋指。』其中,『卍』之原語即為 pu^rn!aghat!a,為『滿瓶』之義,意指佛之頭部或指節等處圓滿隆起之相。由是可知,上舉四相之中,除 pu^rn!aghat!a之外,其餘三者皆與毛髮有關,然三者之語義亦略有差異,惟諸經論所譯一概皆作『卍』字,實與梵本語義有所出入。

 卍字自古即有左右旋之別,於印度教,男性神多用卍表示,女性神多用卍表示。於佛教,現存於鹿野苑之古塔,其上之卍字全為『卍』,該塔系阿育王時代之建築物,為紀念佛陀昔時於此入定而建者。在西藏,喇嘛教徒多用卍,棒教徒則用卍。我國歷代左右旋混用各半,慧琳音義與高麗大藏經皆主張卍,日本大正藏亦准之而採用卍,然宋、元、明三版藏經均用卍。卍字產生左右旋之紛歧,主要系由於『立場』之差異。蓋經中多處有『右旋』之說,且佛眉間白毫亦宛轉右旋,又如禮敬佛菩薩時亦需右繞而行,故『右旋』一詞已成定說,惟究竟以『卍』為右旋,抑或以『卍』為右旋,則是爭論之關鍵。若以卍字置於吾人之前,而以吾人之立場觀望卍字,右旋則成卍;然若以卍字本身之

立場而言,則卍乃符右旋之方向。〔普曜經卷二、十地經論卷十二、毗奈耶雜事卷十三、慧苑音義卷二、經律異相卷五、法苑珠林卷三十五、翻譯名義集卷六、祖庭事苑卷四、曼荼羅研究、卍字之變遷及分佈(堀謙德,東亞之光第六之三)〕

分類:佛學大詞典

卍字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