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有因是什麼意思,法相辭典中俱有因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俱有因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俱有因

【俱有因 】

p0924

  瑜伽五卷十二頁云:俱有因者:謂攝受因一分。如眼、於眼識,如是耳等、於所餘識。

  二解 如助伴中說。

  三解 俱捨論六卷二頁云:如是已說能作因相;第二俱有因相雲何?頌曰:俱有互為果,如大相所相,心於心隨轉。論曰:若法、更互為士用果;彼法、更互為俱有因。其相雲何?如四大種、更互相望,為俱有因。如是諸相、與所相法,心與心隨轉,亦更互為因。是則俱有因。由互為果,遍攝有為法,如其所應。法與隨相,非互為果。然法與隨相,為俱有因。非隨相於法。此中應辯何等名為心隨轉法?頌曰:心所二律儀,彼及心諸相,是心隨轉法。論曰:一切所有心相應法,靜慮無漏二種律儀,彼法及心之生等相,如是皆謂心隨轉法。如何此法、名心隨轉?頌曰:由時果善等。論曰:略說由時果等善等,故說此法、名心隨轉。且由時者;謂此與心、一生住滅,及墮一世。由果等者:謂此與心、一果異熟,及一等流。應知此中前一後一,顯俱顯共,其義不同。由善等者:謂此與心,同善不善無記性故。由此十因、名心隨轉。此中心王、極少猶與五十八法為俱有因。謂十大地法、彼四十本相心、八本隨相、名五十八法。五十八中、除心四隨相,余五十四、為心俱有因。有說:為心因唯十四法。謂十大地法、并心本相。此說非善。所以者何?違品類足論所說故。如彼論言:或有苦諦,以有身見為因,非與有身見為因。除未來有身見、及彼相應法,生老住無常,諸餘染污、苦諦。或有苦諦、以有身見為因,亦與有身見為因。即所除法。有餘師不誦及彼相應法。迦濕彌羅國毗婆沙師言:彼文必應作如是誦。或應準義知說有餘。諸由俱有因故成因,彼必俱有。或有俱有、非由俱有因故成因。謂諸隨相、各於本法。此諸隨相、各互相對。隨心轉法、隨相於心。此諸隨相、展轉相對,一切俱生有對造色,展轉相對,少分俱生無對造色,展轉相對,一切俱生造色大種、展轉相對,一切俱生得與所得、展轉相對;如是等諸法、雖名俱有;而非由俱生因故成因。非一果異熟、及一等流故。得與所得、非定俱行。或前、或後、或俱生故。如是一切、理且可然。而諸世間、種等芽等、極成因果相生事中,未見如斯同時因果。故今應說:雲何俱起諸法聚中有因果義?豈不現見燈焰燈明,互影同時,亦為因果?此應詳辯。為即燈焰與明為因?為由前生因緣和合,焰明俱起,余物障光明、而有影現?如何說此影用互為因,理不應然。隨有無故。善因明者、說因果相言:若此有無,彼隨有無者;此定為因,彼定為果。俱有法中,一有、一切有,一無、一切無。理成因果。俱起因果,理且可然。如何可言互為因果?即由前說,此亦無違。若爾;如前所說造色互不相離,應互為因。如是造色與諸大種,心隨相等與心等法、皆不相離,應互為因。若謂如三杖互相依住,如是俱有法、因果義成;此應思惟:如是三杖、為由俱起相依力住?為由前生因緣合力,令彼三杖、俱起住耶?又於彼中、亦有別物;繩鉤地等、連持令住。此亦有餘同類因等。是故俱有因義得成。

  四解 大毗婆沙論十六卷十六頁云:雲何俱有因?答:心與心所法、為俱有因。心所法、與心、為俱有因。問:何故前相應因中,不說心;今俱有因中,即說心耶?答:平等義,是相應因義。心王是勝,與心所法、等義不顯;故不說心。辦一事義、是俱有因義。心心所法、辦事義同;故今說心。此中心者,即一切心。心所法者,亦一切心所法。如其所應,展轉為俱有因。如彼廣說。又十七卷十一頁云:問:俱有因、以何為自性?答:一切有為法。已說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俱有因?俱有、是何義?答:不相離義、是俱有義,同一果義,是俱有義。相隨順義,是俱有義。此俱有因,定通三世;有士用果。

  五解 入阿毗達磨論下十三頁云:諸有為法、更互為果,或同一果,名俱有因。如諸大種,所相能相,心心隨轉,更互相望。二因別者;如諸商人,更相助力,能過險路,是俱有因。諸所飲食,展轉同義,是相應因。心隨轉者:謂諸心所、及諸靜慮無漏律儀諸有為相,以彼與心、俱墮一世一起一住一滅一果一等流一異熟因善因不善因無記;由此十因,名心隨轉。

  六解 發智論一卷十一頁云:雲何俱有因?答:心與心所法為俱有因。心所法與心為俱有因。心與隨心轉身業語業為俱有因。心與隨心轉不相應行為俱有因。隨心轉不相應行與心為俱有因。復次俱生四大種展轉為俱有因。是謂俱有因。

分類:法相辭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法相辭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