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喇嘛
【喇嘛 】
西藏語 bla-ma 或 lama之音譯。為我國藏、蒙兩族對喇嘛僧侶之尊稱。意譯上師、尚師。含有最上者、上人之義。相當於梵語之 uttara(郁多羅)或 guru(咕嚕)。本為西藏佛教中,長老、上座、高僧之稱號,而異於對一般僧人『札巴』(藏grwa-pa )之稱;後來對一般僧侶亦稱喇嘛。最著名者為達賴喇嘛與班禪喇嘛,即世居西藏之教主及副教主之地位。以此為教主之佛教(即以西藏為中心,復傳於蒙古、青海、華北、東北),稱為喇嘛教。達賴(dalai)為蒙古語『大洋』之意;班禪(pan!-chen)為梵語pan!-d!ita、西藏語chen-po 合併之簡稱,乃『大學者』之意。一般相信達賴喇嘛為觀世音菩薩、班禪喇嘛為阿彌陀佛之化身。
據傳,西藏最早之喇嘛為帕爾班恩斯(藏Pa-lbans ),其後則為七喇嘛,乃蓮華生大師之弟子。又西藏人稱喇嘛教徒為難巴(藏nan%pa ,意即道內之人),而稱異教徒為奇巴(藏chipa ,意即道外之人)。此外,漢字中之喇嘛二字,系自清初開始流行者。又喇嘛一稱,並不限用於男眾出家人,無論男女僧人均可被稱為喇嘛。
佛教教理一向以佛、法、僧為『三寶』,然在西藏佛教,一般對喇嘛之尊崇更在三寶之上,是為『喇嘛寶』,於社會上享有最尊、最上之地位。於西藏、蒙古,喇嘛之人數極多,據傳男子有五分之一皆為喇嘛。喇嘛之日常生活多在寺廟中進行祈禱、誦讀、禮拜等日課;此外,學問知識之研習,乃至於教化民眾、推展社會事業等,皆為喇嘛之要職。於寺廟中,喇嘛一方面持守嚴格之戒律生活,一方面修學顯密兩教典籍及天文、醫學等世學,故高度而嚴謹之喇嘛修習生活,可謂西藏文化較高層次之典型代表。然在黃教教祖宗喀巴以前,喇嘛既被視為特種階級,於各方面享有特殊地位、財富及權力,遂因而日久生弊,趨於墮落腐化,於是乃有宗喀巴之宗教改革。〔E. Schlagintweit: Buddhism in Tibet, 1863; L.A. Waddell: The Buddhism of Tibet orLamaism, 1895; O. Franke: DerLamaismus, 1925、世界佛教通史西
藏的佛教(聖嚴)、蒙古學問寺(長尾雅人)〕(參閱『上師』718、『喇嘛教』4905)
分類:佛學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