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法顯
【法顯 】
(一)東晉僧。平陽武陽(位於山西)人,俗姓龔。或謂師生於東晉鹹康六年(340)。三歲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後因慨歎僧團規範與經律之殘闕,乃與同學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於隆安三年(399)離長安,西渡流沙,越蔥嶺,往天竺求法,時年六十頃。前後凡十餘年,經三十餘國,攜回許多梵本佛經。其路程經長安、敦煌、于闐到中印度,遍歷佛跡後,三年學於華氏城,二年學於恆河下游加爾各答附近,後至錫蘭二年,經由蘇門答臘,於義熙九年(413)歸國。其間所學,有律、長阿含、雜阿含、涅槃經等。
歸國後,於道場寺與佛馱跋陀羅合譯摩訶僧祇律、大般泥洹經、雜藏經、雜阿毗曇心論。師又將其旅行之見聞,記錄成書,即佛國記,或作高僧法顯傳,系描寫當時印度以及中亞之實情,具有文獻上之重要意義。後示寂於荊州辛寺,推其示寂年代約於義熙十四年至景平元年(418~423)之間,寂年不詳,一說八十六,一說八十二。師與七世紀頃之玄奘、義淨共為巡禮印度之名僧。〔出三藏記集卷二、卷三、卷八、梁高僧傳卷三、魏書釋老志第二十、歷代三寶紀卷七〕
(二)唐代僧。扶風人,俗姓寧。雅好禪味,沉默寡慾,不為世俗所累。元魏末年,住京兆王寺。後住日嚴寺,晚年聚集徒眾講學,傳授佛戒。生卒年不詳,示寂時年近八十。〔續高僧傳卷二十六〕
(三)(577~653)唐代僧。江陵(位於湖北)人,俗姓丁。十二歲出家,依四層寺寶冥學經論。因心嚮往禪寂,曾參天台智顗、明智、成彥、習皓等諸師,得入堂奧。後隱遁,貞觀末年復出。於永徽四年示寂,世壽七十七。〔續高僧傳卷二十〕
分類:佛學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