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三科
【三科 】
一切諸法分為蘊、處、界三類,稱為三科。蘊處界又作陰入界、陰界入。即:(一)五蘊,又作五陰、五眾、五聚。指色、受、想、行、識。(二)十二處,又作十二入。指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三)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俱捨論卷一載,依愚之差別,為愚於心所者細別心所而說五蘊,為愚於色法者細別色法而說十二處,為愚於色、心二法者細別色、心二法而說十八界;依根之利鈍,為利根者說五蘊,為中根者說十二處,為鈍根者說十八界;依樂欲之不同,為欲略者說五蘊,為欲中者說十二處,為欲廣者說十八界。即由三科觀察人及世界,依愚夫迷悟之不同情況,破我執之謬,立無我之理。
小乘諸部於三科立有假實之論。其中,說一切有部主張三科皆實,經部主張蘊、處為假,界為實。俱捨論則以蘊為假,處、界二者為實。依俱捨論,蘊有積集之義,積集多法為蘊,故蘊為假法;處、界二者則不然,故為實。有部認為蘊中之一法有蘊之相,即稱為蘊,而不須積集多法始稱為蘊,故以蘊為實法。經部則認為『處』乃極微積聚,為識之生門,故為假。華嚴五教章卷一之十宗判之第四『現通假實宗』列舉說假部等之說,即於三科中,以蘊為實,處、界為假,因為處為六根六境相對,界為根境相對、識境相對、根識相對始能成立,蘊則不然。〔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一、卷七十二、卷七十三、卷七十四、雜阿毗曇心論卷一、俱捨論光記卷一、大乘義章卷八本之末、百法問答鈔卷一〕(參閱『十二處』343、『十八界』356、『五蘊』1212)
分類:佛學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