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無讖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曇無讖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曇無讖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曇無讖

【曇無讖 】

(385~433)梵名Dhar=ma -raks!a 。北涼譯經僧。又作曇無懺、曇牟讖、曇無羅讖、曇摩讖、曇謨懺、曇羅無讖。意譯法豐。中印度人,婆羅門種出身。初習小乘教法,兼習五明,講說精辯,應答善巧。後遇白頭禪師,得樹皮之大般涅槃經,自感慚愧,改而專學大乘。年二十,能誦大小乘經二百餘萬言。師又善咒術,為王所重,時人稱為『大咒師』。後攜大般涅槃經前分五品、菩薩戒經、菩薩戒本等入罽賓,又至龜茲,然此二地多學小乘,遂東經鄯善至敦煌。

 北涼玄始元年(412),河西王沮渠蒙遜迎師入姑臧,待之甚厚,師於此學習漢語三年,遂著手翻譯涅槃經之前分,當時由慧嵩、道朗等擔任『筆受』之職。後因涅槃經之品數不足,師遂赴于闐,尋得涅槃經之餘品,還姑臧後陸續譯之,凡三十六卷(今存者凡四十卷)。其間並應慧嵩、道朗之請,先後譯出方等大集經二十九卷、金光明經四卷、悲華經十卷、菩薩地持經八卷、菩薩戒本一卷等,凡六十餘萬言。時北魏太武帝聞師長於方術,遣使迎請,蒙遜恐師之多術為魏所用,遂於師西歸欲更求涅槃經後分(後由唐代若那跋陀羅所譯出,共二卷)途中,派遣刺客害之。世壽四十九。其所譯之涅槃經,世稱北本涅槃經,南方則有慧嚴等依法顯所譯六卷泥洹經而再治之三十六卷大般涅槃經,稱南本涅槃經,由此遂導致涅槃學派之興起。

 有關其所譯之經典,諸經錄所記各不相同,出三藏記集謂其譯經十一部,一一七卷;大唐內典錄則作二十四部,一五一卷。又據華嚴經疏卷一載,師依涅槃經而立半滿二教,以聲聞藏為半字教,菩薩藏為滿字教。〔北本大般涅槃經序、大般涅槃經玄義卷下、出三藏記集卷二、卷八、卷九、卷十四、梁高僧傳卷二、卷三、歷代三寶紀卷三、大唐內典錄卷三〕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