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毗婆沙論(十五卷 亦曰十生論)是什麼意思,閱藏知津中十住毗婆沙論(十五卷 亦曰十生論)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十住毗婆沙論(十五卷 亦曰十生論)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十住毗婆沙論(十五卷 亦曰十生論)

【十住毗婆沙論(十五卷 亦曰十生論) 】

龍樹菩薩造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一。入初品第二。地相品第三。淨地品第四。釋願品第五。發菩提心品第六,分別七因緣發心。調伏心品第七,因上品說三發心必成,余四不必成。問答廣明成不成法,有五四合為二十法,是失菩提心,轉此法修習行,世世不忘菩提心。阿惟越致相品第八。易行品第九,廣明念十方佛,及阿彌陀佛,過去七佛,未來彌勒佛,三世諸佛諸大菩薩等,以求阿惟越致。除越品第十,復明於諸佛所,應修懺悔,勸請隨喜,回向。分別功德品第十一,明六時懺悔等所有功德。分別佈施品第十二。分別法施品第十三。歸命相品第十四,明歸依三寶義。五戒品第十五。知家過患品第十六。入寺品第十七,明齋日宜受八戒,及親近持淨戒者,亦不應於破戒比丘生輕恚心,但應生憐愍心。共行品第十八,謂在在出家菩薩所共行法。四法品第十九,明八種四法,應遠離,八種四法,應修習,乃至十法能淨治初地。念佛品第二十,明般舟三昧,念佛相好。四十不共法品第二十一,次明念佛功德法身,略說有四十種。四十不共法中難一切智人品第二十二,問家種種難佛非一切智,一一答釋。四十不共法中善知不定品第二十三。贊偈品第二十四,以偈贊佛四十不共法,成念佛三昧。助念佛三昧品第二十五,明二種四法,能生般舟三昧;又明在家菩薩有二十法,出家菩薩有六十法,又余助法有五十。譬喻品第二十六,釋經中導師喻,喻菩薩通達地法。略行品第二十七。一不放逸,二不放逸,及智能。三戒、心、慧。四諦、捨、滅、慧。五五根。六六度。七七正法﹕信、慚、愧、聞、精進、念、慧。八大人覺﹕少欲、知足、遠離、精進、念、定、慧、樂不戲論。九大忍﹕大慈、大悲、慧、念、堅心、不貪、不恚、不癡。十十善道。如是等法,菩薩應生,生已,應守護,守護已,應增長,又應遠離惡法。所謂一放逸。二貪聲聞辟支佛地。三憎諸菩薩。憎菩薩所行,憎甚深大乘經。四諂曲。急性、無慈、愍。五貪慾、瞋恚、睡眠、調戲、疑。六慳貪、破戒、瞋恚、懈怠、調戲、愚癡。七樂多事務,樂多讀誦,樂腄眠,樂語說,貪利養,常欲令人喜,迷悶於道,心隨愛行。八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九不聞無上菩提,聞已不信,若信不受。若受不誦持,若誦持不知義趣,若知不說,若說不如說行,若行不常,若常行不能善行。十即十不善道。又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薩。分別二地業道品第二十八。分別聲聞辟支佛品第二十九,明十善道,令何等眾生至二乘地。大乘品第三十,明菩薩修十善,道勝於一切。護戒品第三十一,明十善十惡果報,及明六十五分屍羅。解頭陀品第三十二,明十二行,各有十功德利。助屍羅果品第三十三,明六種四法,能淨屍羅。又四種似屍羅而破屍羅。慎莫為之。一說有我。二不離身見。三見諸法定有。四聞諸行無生相,心則驚畏,又沙門有四,應學第四沙門,不應為三。謂一者形色相沙門。二者威儀矯異沙門。三者貪求名利沙門。四者真實行沙門。贊戒品第三十四。戒報品第三十五。謂常作轉輪聖王。

  按此論,是釋華嚴十地品之初二地也。

分類:閱藏知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閱藏知津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