呾叉始羅國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呾叉始羅國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呾叉始羅國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呾叉始羅國

【呾叉始羅國 】

呾叉始羅,梵名Taks!as/ila^ ,巴利名Takkasila^ 。為北印度之古國。又作特叉屍羅國、德差伊羅國、德叉屍羅國、呾叉屍羅國、竺剎屍羅國。意譯石室國、削石國、截頭國。據大唐西域記卷三所載,該國周長二千餘里,都域周長十餘里,曾隸屬迦畢試國、迦濕彌羅國,土地肥沃,花果繁茂,伽藍雖多,已甚荒蕪,僧徒寡少,屬大乘教派。

 有關該國之名稱諸經記載有異,如阿育王經卷十骨相因緣,譯作鑿石;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九,譯作細石;佛本行集經卷三十八,譯作削石。而高僧法顯傳,稱為賢石城(梵Bhadras/ila )。紀元前四世紀末,希臘亞歷山大大王曾入侵此地,未幾,為摩揭陀國王月護(梵Candragupta )所統治,又曾為犍馱羅之領地。另據阿育王傳卷三載,阿育王為太子時,曾受父命來此地平亂,並任總督。即位後,派遣王子駒那羅(梵Kuna^la )住此,為住民所傷,王怒而戮滅住民。

 該國文化極高,設有極著名之大學,文法家波爾尼即曾在此大學受業。又有關其都城今日之位置,現代學界各有不同說法。英國考古學家康林罕(A. Cunningham)主張在旁遮普省(Panjab)之洛瓦平第(Rawalpindi)與阿都科(Attock)間,喀拉喀賽裡(Ka^laka^serai)東北約一公里之沙德裡(Shadheri)附近:英國之印度學者史密斯(V. Smith)認為在沙德裡西北約十公里處,另一學者馬丁(St. Martin)亦同意此說。然同為當代知名學者之德氏(N.L. Dey)則綜合諸說,謂在洛瓦平第西北約四十餘公里處。

 此外,大唐西域記卷三又載,於呾叉始羅國之北界,渡過信度河(Indus,印度河),向東南行二百里有薩埵王子投身餓虎之遺跡,並立有石窣堵波,即『餓虎投身塔』。關於餓虎投身塔,康林罕認為即今馬尼迦拉(Ma^nikya^la)所存之佛塔,然另有學者認為此塔屬犍馱羅式,於年代上不能依準西域記所傳阿育王建塔之情況而定。

 或以呾叉始羅僅系一城市而非國家,有三處年代不同之都市遺跡,四周邊境散佈許多佛教遺跡,時代約在西元前五世紀至西元五世紀之一千年間。由於二十世紀之發掘而聞名。亞歷山大大王入侵此城後,以富裕之名傳至西方。孔雀王朝時代,阿育王為太子時,佛教可能已傳入。西元前二世紀大夏之希臘入侵入,建立新都市,繼之有塞族(Sska)、帕西亞族(Parthia)入侵,於貴霜族侵入後才建第三個呾叉始羅市。

 這些外族統治時代,佛教文化極興盛,市內外均營造佛教施設,與其西鄰犍馱羅同為佛教美術興盛之地。西元二三○年頃,被伊朗之薩珊王朝(Sa^sa^n)佔領,佛教文化一時中斷,然至四世紀末,別派之貴霜族收復此市,再興佛教文化歷數十年之久,此時我國法顯亦來訪此地。此市之佛教伽藍於五世紀被入侵之咽噠(Hephthali^tes,或 Hai^tal)破壞,終未能恢復,七世紀時玄奘旅行此地時,已成廢墟。〔雜阿含經卷二十三、賢愚經卷六、六度集經卷一、大莊嚴論經卷八、卷十五、V. Smith:Early History of India;N.L. Dey:The

Ge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Ancient and Mediaeval India;J. Marshall:Taxila, 3 vols. 1951;A Guide to Taxila, 4ed., 1960〕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