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忍辱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忍辱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忍辱

【忍辱 】

梵語ks!a^nti,巴利語khanti,西藏語 bzod-pa。音譯羼提、羼底、乞叉底。意譯安忍、忍。忍耐之意。六波羅蜜之一,十波羅蜜之一。即令心安穩,堪忍外在之侮辱、惱害等,亦即凡加諸身心之苦惱、苦痛,皆堪忍之。據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七載,忍辱含不忿怒、不結怨、心不懷惡意等三種行相。佛教特重忍辱,尤以大乘佛教為最,以忍辱為六波羅蜜之一,乃菩薩所必須修行之德目。

 聲聞、緣覺二乘與菩薩雖皆行忍,其意大別,優婆塞戒經卷七羼提波羅蜜品謂二乘所行之忍辱,唯為忍辱,非波羅蜜,菩薩所行之忍辱則特稱忍辱波羅蜜(梵ks!a^nti -pa^ramita^ ,意譯忍度)。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六安忍波羅蜜多品亦謂行觀一切皆空之安忍,稱為安忍波羅蜜,除外則為安忍;又存有自他或善惡分別之安忍僅為安忍,無此等分別則稱安忍波羅蜜。解深密經卷四地波羅蜜多品記載忍辱波羅蜜之類別,包括耐怨害忍(能忍受他人所作之怨害)、安受苦忍(能忍受所受之眾苦)、諦察法忍(能審諦觀察諸法)等三種。又十善行中有忍辱行,即指忍受各種侮辱惱害而不起嗔恨心之修行。〔長阿含經卷二十一戰鬥品、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十不善品』、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九福田相品、十誦律卷五十七、攝大乘論本卷中、唐譯攝大乘論釋卷七、大乘義章卷十二〕(參閱『六波羅蜜』1273、『波羅蜜』3445)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