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早期佛教藝術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古印度早期佛教藝術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古印度早期佛教藝術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古印度早期佛教藝術

【古印度早期佛教藝術 】

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西元前三世紀至西元前後)之佛教藝術。今日殘存之遺跡有阿育王之摩崖石刻及石柱之雕刻等。當時所立石柱現存十處,其中以藏於鹿野苑博物館之獅子柱頭為最著名,柱頭高七尺,上部雕四隻獅子,獅下為一鼓,鼓邊有浮雕之獅、馬、象、牛四獸,神態生動,琢磨光滑,居世界藝術史上重要地位。

 當時並建有許多石塔以藏佛舍利,塔外圍以雕有浮雕之石欄,今存者以北印度山琦(Sa^nchi^)大塔較完整,包括三座塔及祠堂、僧院等,各塔門均刻有佛本生及佛傳故事;菩提伽耶(梵Buddhagaya^ )大塔近代已重建,但外繞之石欄仍為古代雕刻之舊物;另一大塔在巴赫特(Bha^rhut),除東部塔門外,已殘毀,其殘餘石欄今藏於加爾各答之印度博物館。熏迦王朝(梵S/un%ga ,187B.C.~75B.C.)時,更將早期巴雅、貝德薩、巴赫特、山琦等地之佛教藝術推展至更高境界,主要表現於塔、寺及窟殿中。由於當時佛教徒認為佛陀乃超人化者,無法具體表現其容貌,故凡代表佛者,均無具體形象,而以塔、菩提樹、佛座、法輪、佛足跡、佛發及其他如佛缽、佛衣、三寶標誌等圖像象徵之,如以象、蓮花象徵佛誕生,馬象徵

出家,佛座像征降魔,菩提樹象徵成道,法輪象徵說法,塔婆象徵涅槃等,而形成此一時期佛教藝術之特色。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