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特羅佛教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怛特羅佛教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怛特羅佛教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怛特羅佛教

【怛特羅佛教 】

(Tantric Buddhism)即以印度東部之波羅王朝為中心所發展出之密教,乃印度佛教史上之後期階段。怛特羅(梵Tantra )原是印度教性力派(梵S/a^kta )所依準之理論與禮拜文獻,據傳有六十四種至一百九十二種之多,然多已散佚,現存者其成立年代約在西元八百年左右。內容分為四部:(一)教義之理論,(二)瑜伽,(三)神殿建築、神像製作法,(四)宗教儀式等,以第四部為主。

 崇奉性力派者,又分左道性力派(梵Va^ma^ca^ra S/a^kta )與右道性力派(梵Daks!in!a^ca^ra S/a^kta )兩種。左道性力派系以十一世紀左右所流行之怛特羅為中心,重視輪座禮拜(梵cakrapu^ja^ ,雜交),即供獻人身而行男女雜交,欲於合歡之恍惚中與神合一,得觀其解脫境,以此作為修業上之有力階段與方法。姑不論其神秘主義宗教思想之要素,其行為不免猥雜下流,令人輕視。右道性力派有鑒於此,乃為去除前者之猥雜弊風,而於十三世紀興起。

 佛教受左道性力派之影響,由即身成佛之思想,肯定現世之幸福快樂,非但不主張克制人類之煩惱愛慾,反予以肯定尊重,遂形成所謂『左道密教』之怛特羅佛教。盛行於東印之波羅王朝(梵Pa^la )時代。

 七世紀前半,怛特羅佛教之學者沙羅訶(梵Saraha ),居於那爛陀寺(梵Na^landa ),教化王者及五千民眾。據傳,八世紀初,瞿波羅王(梵Gopa^la )之子阿南迦發拉(梵Anan%gavajra )著般若方便決定成就法(梵Prajn~opa^ya -vinis/caya-siddhi );烏仗那國(梵Ud!d!iya^na )之王侯因陀羅浦諦(梵Indrabhu^ti )著有智慧成就法(梵Jn~a^na -siddhi ),其子即為蓮華生(梵Padmasambhava ),曾與寂護(梵S/a^ntiraks!ita )同赴西藏弘法。又因陀羅浦諦之妹,名羅珂修明迦羅(梵Laks!mi^kara^ ),著有不二成就法(梵Advaya -siddhi )一書,門人頗多。

 西元八世紀後半時,多毗赫魯喀(梵D!ombi^ Heruka )撰俱生成就法(梵Sahaja -siddhi )。自此,該派之根據地,便遷至達磨波羅王(梵Dharmapa^la )所建立之超戒寺(梵Vikramas/i^la^ ,毗鳩摩屍羅)。九世紀時,庫利修那賈霖(梵Kr!s!n!aca^rin )有四十餘部之著作。

 十世紀末至十一世紀初,超戒寺之上座阿提沙(梵Ati^s/a )曾入西藏,改革當地之佛教,同寺尚有寶藏寂(梵Ratna^karas/a^nti )、那洛巴(梵Naropa )等人輩出。十一世紀時,將諸尊之成就法集成,編為成就法鬘(梵Sa^dhana -ma^la^ ),此時,並有南印度之時輪根本儀軌(梵Ka^lacakra -mu^la-tantra )傳來,怛特羅學者亦兼修之。所謂時輪,即主張被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所限制之迷界,能依宇宙本源之本初佛(梵A^di -buddha )而得解脫。

 在同時代之東印度,令有從怛特羅佛教分出者,稱守護道(梵Na^tha -ma^rga ),該派為準許結婚之教團。十二世紀初,阿布哈耶卡拉笈多(梵Abhaya^karagupta )撰入時輪(梵Ka^lacakravata^ra )等著作。

 怛特羅佛教受波羅王朝之護持而興盛,惟至十一世紀中葉,新興之斯那王朝(梵Sena ),漸改信印度教,又遭到回教勢力之不斷入侵,怛特羅佛教遂趨於衰頹。至十二世紀末期,回教徒襲滅斯那王朝,該派之根據地超戒寺亦遭毀壞,學僧四散,殘留之僧徒被虐殺,該派即於印度本土絕跡。(參閱『左道性力派』1899)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