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華經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悲華經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悲華經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悲華經

【悲華經 】

梵名karun!a^ -pun!d!ari^ka-su^tra 。凡十卷。北涼曇無讖(梵Dharmaraks!a )譯。收於大正藏第三冊。本經說明阿彌陀佛及釋迦等之本生,並以對照方式敘述淨土成佛與穢土成佛之思想,尤特別稱揚釋迦如來穢土成佛之大悲。

 本經共分六品。第一轉法輪品與第二陀羅尼品,描寫類似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之蓮華尊如來(梵Padmottara )之蓮華世界。第三大施品敘述寂意菩薩(梵S/a^ntimati )問佛陀出現於穢土之理由,佛陀告以出現於不淨國土,系由於大悲心以及前生之誓願(本願)而來,遂廣說無諍念王之故事。第四諸菩薩本授記品敘述無諍念王由於大臣寶海之勸告,而起淨土成佛之誓願,並由寶藏如來授記,將來必成無量壽佛(梵Amita^yus, Amita^bha ,音譯阿彌陀);其後千名王子順次受記,名為觀世音、得大勢、文殊師利、普賢、阿■佛等。大臣寶海之子八十人及弟子三億人,亦各發無上菩提心,受穢土成佛之記別。寶海本人更起五百大願,願於五濁惡世成佛,寶藏如來授記其成佛時名為釋迦牟尼如來,且稱之為大悲菩薩。第五檀波羅蜜品敘述大悲菩薩之菩薩行,以佈施波羅蜜為主,而述其所經過之種種本生談。第六入定三昧門品明示釋迦佛之入定三昧,並列舉十種經名。

 本經現有二種譯本,除本經外,另有大乘悲分陀利經,凡八卷,三十品,秦代譯者失佚。據出三藏記集卷二所載,或謂本經為東晉道龔和上所譯;又據開元釋教錄載,本經共有四譯,即西晉竺法護譯閒居經一卷、大乘悲分陀利經(秦代譯者失佚)、北涼道龔譯悲華經十卷、曇無讖譯悲華經十卷;另據歷代三寶紀卷六法護譯經條載,閒居經有十卷、一卷二部,一卷經系由生經(亦法護譯)所別出,十卷經則為悲華經之異譯。但依今人之說,道龔所撰者可能為八卷之大乘悲分陀利經,而法護所譯之一卷閒居經應系由生經別抄而成者,十卷閒居經亦不宜視為本經之異譯;又本經與增一阿含經、無量壽經、阿■佛國經、法華經等,或亦有密切關係。

 西元一八九八年,印度之佛教學者達斯(Das, Bahu Sarat Chandra)刊行本經之梵本,分為轉法輪、陀羅尼、棄施、菩薩授記、佈施等五品。西藏譯本系九世紀頃,由印度之勝友(梵Jinamitra )、天主覺(梵Surendra -bodhi )、智慧鎧(梵Prajn~a^ -varman ),及西藏翻譯官智慧軍(藏Ye-s/es-sde )等共同譯成,凡十五卷、五品。此二本之記述均與本經雷同。此外,本經在我國流傳極廣,抄經亦多,出三藏記集卷四失譯雜經錄及法經錄卷二眾經別生錄中,即列舉寶海梵志成就大悲經等十九部。〔出三藏記集卷十四、梁高僧傳卷二、法經錄卷一、歷代三寶紀卷九、靜泰錄卷二、卷三、大唐內典錄卷三、古今譯經圖紀卷三、大週刊定眾經目錄卷三、開元釋教錄卷二、卷四、卷十四、淨土教研究、淨土教起原及發達(望月信亨)〕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