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藏是什麼意思,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中如來藏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如來藏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如來藏

【如來藏】如來藏,又稱如來胎,指於一切眾生之煩惱身中,所隱藏的本來清淨(即自性清淨)的如來法身。通常把它看作是佛性的異名。如來藏梵語 tathagatagarbha,指隱藏於一切眾生貪嗔煩惱的身中、自性清淨的如來法身。此又稱自性清淨心,自性清淨藏。如來藏雖覆藏於煩惱中,卻不為煩惱所污,具足本來絕對清淨而永遠不變之本性。如《勝鬘經·法身章》曰:『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如來藏與佛性為同一意義,佛性可說是『佛的本質』,或者說是『佛的本性』。一切眾生,皆具有與佛相等的本性,因此眾生皆具有成佛的勢能,未來皆能成佛。佛性即是如來藏,或稱為『如來胎』——藏如來的東西,所藏的是『如來之胎兒』。當然這是一種譬喻,意指為煩惱所纏的眾生,人人皆具有未來成為如來的如來智。在印度,如來藏思想是公元三世紀開始興起的,而於公元四五世紀間,成為一種非常流行的思想。此一思想發展的過程,自如來藏經典出世之先後可窺知其軌跡。而最早出現的如來藏思想的經典,是《大方等如來藏經》。《如來藏經》列舉九喻,詳加解說其義。即:一、如未開花內有如來身結伽跌坐,具天眼者見之,即除去萎花,使其顯現。二、如淳蜜在巖樹中,無數群蜂守護圍繞之,有人以巧智方便拂彼蜂,得隨意取蜜。三、如梗糧未離皮糠,貧愚輕賤之人謂為可棄,若除蕩精白,貴顯王侯亦用之。四、如真金墮不淨處,經年累月毫無朽壞,有天眼者知之,自不淨中出真金,隨意受用。五、如貧家有珍寶藏,但家人不知,又無語者,遂不能開發此寶藏。六、如庵羅果之種子,在核內不壞,種於地,成大樹王。七、如有人以弊物裹真金像,行諸他國,於途忽命終,金像遂棄置曠野,遭行人踐踏。得天眼者見之,取出金像,眾皆禮敬。八、如貧賤醜陋女懷轉輪聖王,而不自知,常作下劣生賤子之想。九、如鑄師將初鑄成之真金像倒置於地,外雖焦黑,但內像不變,開模出像,金色晃耀。

而集如來藏思想之大成的,是《究竟一乘寶性論》,這是出於以上經典之後的論典,把已出世的經典中、有關如來藏思想的要義,都引用在論典中,所以這是集如來藏思想之大成的一部論典。而影響中國佛教特深的,還有一部《大乘起信論》。《起信論》繼承《楞伽經》的思想,以一心、二門、三大,成立三界唯心義。一心者、即眾生心,二門者、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三大者、體大、相大、用大。依照《起信論》的理論,一切法皆從一如真心上生起顯現。此即是說,宇宙間萬事萬物,皆是從法性真如海流出,此即稱為真如緣起。起信論以眾生本具之心,為大乘教法的主體。主張此心攝有為無為、世出世間一切色心諸法,體性無礙,染淨同依。此約能持之有情,曰眾生心;約所持的功德,名如來藏。

中國大乘佛教,習慣上把佛教分為性、相兩宗,以法相唯識宗稱為法相宗或相宗,以中國的天台宗、華嚴宗、禪宗稱為法性宗或性宗。雖然這種分類方法並不確切,但是千餘年前沿用至今,約定成俗,也就無從辨正了。性相兩宗的差異,一者是『唯心真妄異』,一者是『真如隨緣凝然異』。唯心真妄異者,法相宗謂由阿賴耶之一心而緣起諸法;法性宗謂不生滅之真如、與生滅和合而緣起諸法。真如隨緣凝然異者,法相宗謂真如凝然不作諸法;法性宗謂真如具有不變、隨緣二義,因隨緣之故,應染淨之緣而作善惡之法。法相宗說的是八識組成的生滅無常的妄心,法性宗說的是真如——如來藏心。法相宗以真如為凝然不動之理體,法性宗以真如有不變與隨緣二義。而真如隨緣、有能生的大用,就是『如來藏緣起』。

在印度,心不是常住真心(理心)或不變之性,而是人的精神主體,即所謂八識之心或攀緣之心(事心)。瑜伽行學派是如此說心,中觀學派也是如此說心。如《大智度論》曰:『心有兩種,一是生滅心,一是相續心』。《瑜伽師地論》曰:『心有二義,一是集起義,二是積聚義』。以上所說的心,都是生滅變異的『事心』,不是『真如凝然』的理心』。而中國佛教真常唯心的心,指的是如來藏心、妙真如心。在真如緣起論中,心與性是統一的,心的概念不再是一個主體的、有為法的思維之心,而是天人合一的宇宙之心,它是萬有的終極本體,是產生一切事物的根源,是一切萬有本體之理性,也就是佛法中的如來藏、佛性。中國佛學中所稱的佛性,是印度佛學術語與中國文化融攝後的產物。『眾生皆具佛性』,不正是對中國的『人人皆可為堯舜』的最佳註釋嗎?中國人對於如藏、佛性的信受不疑,正是中國文化的表現。

分類: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