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僧
【僧 】
全稱為僧伽Sangha音譯「合」、「眾」、「和和眾」、「法眾」,即僧團,一般四人以上方可稱為「僧伽」。普通稱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為「出家四眾」(四僧伽);廣義上也包括在家男女居士,稱「七眾」(七僧伽。包括式叉摩羅尼,即學法女)。據《南山鈔》,構成僧伽有兩個條件:一、「理和」:遵循佛教教義,以涅槃解脫為目的;二、「事和」,有六個方面:戒和同修、見和同解、身和同住、口和無諍、義和同悅、利和同均。僧為弘揚、住持佛教者,故被尊為「三寶」(佛、法、僧)之一,謂之「僧寶」。與僧相關聯之詞語甚多,如與僧人住處相關者有僧寺、僧房、僧坊、僧宇、僧戶、僧籍、僧庵、僧廬、僧院、僧捨、僧窗;與僧人服侍相關者有僧衣、僧袍、僧巾、僧鞋、僧帽;與僧人職位相關者有僧官、僧正、僧統、僧綱、僧主、僧王;與僧人稱呼相關者有僧徒、僧侶、僧眾、僧衲、僧家、貧僧。可見僧已成為佛教出家人統稱。各別的僧人亦稱為僧。有時為了與女性出家人相區別,俗稱比丘、沙彌為僧或大僧,比丘尼、沙彌尼為尼或二僧。隨著「僧」詞的廣泛運用,它也常被用來泛指宗教職業者。(常正)
分類:俗語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