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梵天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大梵天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大梵天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大梵天

【大梵天 】

梵名Maha^brahma^ -deva ,巴利名同。位於色界初禪天之第三天。又稱梵天王、梵天、梵王、大梵、梵童子(梵Brahma^ sanam!kuma^ra )、世主天、娑婆世界主(梵Brahma^ saha^m!pati )。音譯作摩訶梵、梵摩三缽。大梵天以自主獨存,謂己為眾生之父,乃自然而有,無人能造之,後世一切眾生皆其化生;並謂已盡知諸典義理,統領大千世界,以最富貴尊豪自居。大梵天為梵書時代以來之神格,爾後婆羅門即以大梵天為最尊崇之主神。

 蓋於印度梨俱吠陀時代之末期,以祈禱主神(梵Brahman!as -pati )為至上神,並視之為宇宙生成之原理。至梵書時代之初,則以生主神(梵Praja^pati )為最高神。未久,興起梵之崇拜,系由祈禱主神所進化之神格。初時,梵天為生主神之子,其後漸次得勢,遂取代生主神之地位,成為創造世界之原理。至奧義書時代,大梵天具有實有(梵satya )、知(梵jn~a^na )、妙樂(梵a^nanda )等三種性質,而為唯一常住獨存之絕對原理,此一絕對原理與個人我(梵a^tman )結合,產生『梵我一如』之說,此乃奧義書之中心思想。至摩訶婆羅多(梵Maha^bha^rata )時代,由於『一體三分』(梵trimu^rti )思想之興起,遂以梵天(梵Brahma^ )與毗濕笯(梵Vis!n!u )、濕婆(梵S/iva )二神為同體,其初,梵天位居三尊之首,後則漸居下風。

 於佛教所倡三界之說中,將此等外道之諸天配列於欲、色二界,梵界即位處色界之初禪天,通常有三處與四處之別。三處即大智度論卷九、大毗婆沙論卷九十八等所說之『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四處則如長阿含經卷二十忉利天品所載之『梵身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三處與四處均總稱為梵天。

 據大毗婆沙論卷九十八載,大梵天身長為一踰繕那(由旬)半,壽量為一劫半,彼於五中劫獨一而居,復經五中劫與眾共住,再五中劫又與眾別,屬初靜慮地(初禪天)之中間禪。又阿含及諸大乘經中,常載此王深信佛法、助佛教化等事,每值佛出世,大梵天王必先來請轉法輪,手持白拂,於會座參法聽受,常以法義與佛問答;後與帝釋天同受佛之付囑,護持國土,而為顯密二教所共尊崇。

 密教以梵天為十二天之一,或千手觀音二十八部眾之一。列位於現圖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院東門之南方,身呈白肉色,頭戴髮髻冠,有四面四臂。據大日經疏卷五載,具四臂之中,右一手持蓮花,一手持數珠;左一手執軍持,一手作『唵』字印,此印為修行者之吉祥印。其種子為撐╬ra)。據大日經真言藏品所載,其真言為:南摩(皈命)缽羅闍(praja^,一切生)缽多曳(pataye,主)娑縛訶。〔雜阿含卷四十四、長阿含卷十四梵

動經、卷十六堅固經、增一阿含卷十勸請品、大悲經卷一梵天品、大日經卷一、雜阿毗曇心論卷二、大日經疏卷十、玄應音義卷三〕

分類:佛學大詞典

大梵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