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聖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聖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

【聖 】

(一)梵語a^rya,巴利語ariya。於日常的、世俗的價值上,其性質與『俗』乃相異而對稱。以宗教行事而言,例如中止日常行事之斷食、安息日等,亦稱為聖。

 西元前十三世紀末,自西北印度入侵,佔據五河地方之白種人自稱為雅利安(梵A^rya ),而將被征服之黑種民族視為非雅利安(梵Ana^rya )。西元前一千年頃,雅利安人自旁遮普(Pan~ja^b,即五河地方)逐漸向東遷移,佔領了閻牟那河、恆河中游等肥沃地區,稱之為中國(梵Madhyades/a ),或聖地(梵A^rya^varta )。雅利安文化逐漸興隆,社會制度確立後,視被征服之先住民為奴隸(梵s/u^dra ,首陀羅),而自稱為婆羅門(梵bra^hman!a ,司祭者)。此外另有剎帝利(梵ks!atriya ,王族、武士)、吠捨(梵vais/ya ,庶民、農工商民)等階級。四階級中,以司掌祭祀之婆羅門為最高階級,故知此種『聖』之觀念乃與特權階級相結合。

 然西元前六世紀,為印度文化之大轉型期,『聖』之觀念亦因而開放。文化中心逐漸東移之時,摩羯陀國勃興於東方邊域。此類新興之國,王族權力大增,工商業發達,工商階級富裕,逐漸掌握社會上之經濟實權。其時,亦產生一群否定婆羅門階級之新興思想家,即沙門(梵s/raman!a ),其中最具代表性者為釋尊。釋尊主張打破四姓階級。無論任何階級,一旦加入教團,皆成為平等之釋子;且不以家世、身份、財產為聖,而以正道為聖。探求正道,或實踐正道者,皆稱為聖。故釋尊之出家求道,又稱聖求(巴ariya-pariyesa )。八正道,又稱八聖道(巴ariya-magga );四諦,又稱四聖諦(巴ariya-sacca ,聖的真理)。此外,另有聖智(巴ariya-pan~n~a^ )、聖解脫(巴ariya-vimutti )、聖戒(巴ariya-si^la )、聖聲聞(巴ariya-sa^vaka ,聖弟子)等冠以聖字之詞。『聖』字,本意味雅利安民族之高貴血統,佛教採用之後,其意義因而大大轉變。

 (二)學德殊勝者之美稱。(參閱『聖人』5577)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