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會善寺
【會善寺 】
位於河南登封縣嵩山太室之西南麓積翠峰下。屬曹洞宗,與少室山少林寺、嵩岳寺等並稱為嵩山之名剎。據北宋開寶五年(972)嵩山會善寺重修佛殿碑記所載,本寺原為北魏孝文帝夏季之離宮,其後捐為佛寺,隋開皇年間(581~600)改名為會善寺。但據後魏神龜三年(520)七月會善寺浮圖銘、北齊武平七年(576)之會善寺碑等所載,會善寺之名自隋以前即存。下及唐代,四方禪僧來住者漸多。另據開元十五年(727)大唐嵩山會善寺故大德道安禪師碑(金石萃編卷七十七所收)記載,道安曾與慧能、神秀等人同在五祖弘忍座下習法,得禪要後,遊歷諸方,道譽頗高,屏居於會善寺,其後示寂於景龍二年(708);上記所說之『道安』,恐系宋高僧傳卷四所載之『慧安』,其法嗣中之淨藏為慧能之弟子,亦即後人尊之為七祖者,示寂於天寶五年(746)。並據嵩山會善寺故景賢大師身塔石記所載,景賢為神秀之法嗣,道
譽馳名,曾受中宗召見,開元十一年(723)示寂於本寺。
此外,唐初一行禪師及元同律師曾在本寺設立五佛正思惟戒壇,一時嚴淨,號稱洛域第一,其後衰微,至上都安國寺乘如再事復興,每年建立方等戒壇,宣講戒律。大歷二年(767),朝廷敕許於寺西建立戒壇院。此戒壇稱為琉璃戒壇,年年受戒者多達數千人,趙州從諗亦受戒於此,元圭則在此戒壇授戒予岳神。〔金石萃編卷九十四、卷九十五、菩提達磨嵩山史跡大觀、支那文化史跡卷二、禪宗史研究(宇井伯壽)〕
分類:佛學大詞典